衛生福利部啟動三大 AI 中心:跨層級跨體系推動智慧醫療

0

衛生福利部於今(7)日正式宣布成立三大類型AI中心補助計畫,共計30家醫院提交48案,經過國內外委員三階段評選, 16家國內醫院通過決選(19案),包含臺大、中榮、北榮、成大、中醫大、三總、林口長庚等指標醫院。

三大 AI 中心分別是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臨床 AI 取證驗證中心及 AI 影響性研究中心;各中心將透過建立跨層級、跨體系醫院之合作,有效解決 AI 應用於臨床場域所面臨的「落地」、「取證」及「給付」三大關鍵議題,展現政府推動智慧醫療之前瞻性政策。

衛福部指出,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面臨的挑戰包括 AI 軟體在臨床應用時可能出現的偏見、不透明性、資安與隱私問題。此外,AI 產品在取得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過程中,需要廣泛的數據來進行驗證,驗證數據取得困難。另外,一些關鍵應用如何透過科學方法來評估其健保給付,並驗證臨床效果,這些都是智慧醫療推動時所面臨的挑戰。

先進國家開始推出一些法案架構和共識指南,作為監管的指引方向,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負責任 AI 六大原則,歐盟之 AI 法案,以及美國 AI 運算法透明及資訊共享規則(HTI-1)等,然這些政策宣示尚未在各國具體落實成為推動中心。

三大中心分工推動智慧醫療

為前瞻布局,衛生福利部輔導臺灣醫院成立三大類型 AI 中心,作為解決推動智慧醫療最後一哩路。第一類「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透過制定符合資安與隱私保護的管理辦法,公開 AI 模型、資料和效能等重要資訊,提供可解釋性分析結果,提升 AI 透明度,同時建立 AI 模型生命周期管理辦法,以確保 AI 在臨床使用具有持續可靠性。

第二類「臨床 AI 取證驗證中心」為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和 TFDA 合作,旨在解決國內醫療 AI 軟體取證過程冗長及蒐集具臺灣人群代表性驗證資料集的困難,以往AI外部驗證機制缺乏跨層級醫院協作、系統性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該類中心將預先組成醫院聯盟,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串接跨體系及跨層級之電子病歷資料,藉以協助廠商驗證 AI 模型,提升驗證速度以及在臺灣人群的準確性,促進產品商業化進程,幫助國內民眾更快速享受到高品質的智慧醫療產品。

建立跨體系、跨層級的臨床試驗機制

第三類「AI 影響性研究中心」為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和中央健康保險署合作,旨在解決國內 AI 醫療應用爭取納入健保給付的挑戰,由於 AI 產品的價格無法依循傳統醫療器材從製造端進行成本評估,中心將建立跨體系、跨層級的臨床試驗機制,並由多專業團隊設計研究,進行 AI 臨床效益評估,確保 AI 產品兼具臨床有效性與健康效益,同時建立科學性的定價基礎。

衛福部強調,三大 AI 中心的啟動象徵臺灣於智慧醫療領域前瞻且重要之進展,衛生福利部將繼續推動AI技術的應用發展環境,為國內智慧醫療產業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基因線上》有關智慧醫療相關報導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