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_探索生技寇景怡總經理_精準醫學的應用與願景

0

探索生技總經理寇景怡從國外基因檢測公司的經驗,談到基因檢測準確度必須提高到臨床診斷等級,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以下為專訪摘要:

能定序基因就能做基因檢測嗎?

由於基因檢測的準確度目前還沒有官方判定標準,所以我還是持比較保留的看法。舉例來說,BRCA突變基因檢測目的是預測乳癌或卵巢癌的遺傳風險,要在BRCA1、BRCA2這兩個這麼大的基因裡找出一個致病的突變點,就如同要在一本百科全書中找出一個錯字般的繁複。技術上第一個瓶頸是必須能在短時間內將整個基因正確、完整地讀取;第二個瓶頸是要從讀取結果中找出有問題的地方,實驗室更要將讀取結果與資料庫進行比對,經過精密的計算才能找出有問題的基因位點,內行人都了解『基因變異資料庫的品質才是關鍵』。當實驗室說沒有找到變異基因,不一定代表結果真的就是陰性,因為有可能是資料庫不夠齊全所以比對不到;當實驗室說找到了變異基因(variant),也不一定代表結果就是陽性,還要知道這個變異到底是一個致病突變基因(mutation)還是一個多型性基因(polymorphism)才能決定報告是陽性還是陰性。因此,如果沒有一個很精準的基因變異資料庫,遺傳突變基因檢測會比較難達到臨床診斷所需的精準等級。

選擇基因檢測該注意什麼

在做遺傳突變基因檢測的時候,我們要問的應該是VUS rate(Variant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有多少? VUS rate越低代表準確度越高,而基因檢測公司要如何降低VUS rate呢?答案是「需要一個好的基因變異資料庫」,以安吉莉納裘莉所採用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yriad Genetics為例,它是目前全球最大BRCA基因檢測公司,成立20年來服務對象已經超過150萬,BRCA基因檢測的VUS rate僅約0.6%-1.6%,是目前準確度最高的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公司。它能夠成為全球醫生信賴的基因檢測公司,主要原因是擁有數量最多、品質最高的獨家變異基因資料庫。也許你會有個疑問,不是有公共基因資料庫嗎? 為何Myriad Genetics這20年來還陸續投入將近一億美金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但事實是,Myriad Genetics只使用自己的獨家資料庫,並不使用公共資料庫,因為連美國衛生研究院也同意公共基因資料庫的錯誤率偏高,雖然在2014年開始投入4年2400萬美金的預算在提高公共基因資料庫品質,但是目前準確度仍然不足以達到臨床診斷等級。

31965000_xxl

最新研究顯示,多基因檢測能提高30%以上的準確度

以往我們以為影響乳癌卵巢癌會不會遺傳的基因只有BRCA基因,但是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不只有BRCA基因,還有其他好幾個基因都跟乳癌卵巢癌遺傳有關聯。因此不能只看一個兩個基因,而是該有關聯的基因都檢查Myriad Genetics確定有25個基因跟8種遺傳性的癌症有密切交錯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使用Myriad Genetic公司的 MyRisk多基因檢測,可以比單一基因檢測提高30%以上的檢測率。Myriad發現做BRCA但是沒有篩到的病人,如果再用MyRisk去做篩檢,發現大概有三成的人,是因為BRCA1/BRCA2以外的基因發生突變而導致乳癌或卵巢癌。

基因檢測用在精準治療

對已經罹患乳癌的人,我們用那斯達克股票上市公司Genomic Health的OncotypeDX檢測來分析乳癌復發機率與化療效益。Oncotype DX檢測報告並不是告訴病患乳癌是否會遺傳,而是分析乳癌腫瘤基因,決定乳癌腫瘤對於化療的預後評估,這就是個人化醫療的概念,所有的乳癌腫瘤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基因檢測才能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研究顯示,OncotypeDX檢測結果小於18分的患者,接受化療的效益不明顯,也就是多做化療並沒有明顯降低乳癌復發機率,2015年最新的大型前瞻性(Prospective)證據顯示,OncotypeDX檢測結果分數小於11分的患者,沒做化療只做5年荷爾蒙治療的復發機率不到1%,這結果對於不想做化療的患者是很有用的證據。一般民眾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得癌症一定要做化療,但是包括美國國家癌症聯合中心NCCN、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機構NICE等國際醫學組織都已經正式認可醫師可以採用OncotypeDX基因檢測來決定病患是否需要接受化療。

d037fdffc71094a2659f3b689c48e9b5

台灣女性乳癌好發年紀比西方人早10年,發生的高峰約在45歲到55歲之間,這個年紀的女生大多照顧小孩與工作兩頭忙,一但做了化療生活一定會受到影響,所以這類的年輕乳癌患者,建議可以做基因檢測確定是否真的需要化療。

基因檢測用在伴隨式診斷

各大藥廠無不卯足全力在癌症標靶藥物的研發,顧名思義,標靶藥物就是在癌腫瘤細胞找到能阻斷生長的位點,再利用藥物加以阻斷,如同標靶一樣,直接命中紅心,以達到阻斷癌細胞生長的目的。「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同樣的癌細胞也會,甚至生命力比正常細胞更強,當原本的生長路徑遭遇阻斷時,它會產生突變,另啟生長路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標靶藥物在使用初期有不錯的效果,但一段時間後效果卻越來越不顯著,這個時候基因檢測就可以提供重要的資訊,幫助醫師在短時間內更換藥物,找出更適合的取代藥物替換已經漸漸失效的藥物,我們稱之為伴隨式診斷。2015年Guardant Health公司宣布取得關鍵技術,能從血液檢體找出循環腫瘤細胞之游離DNA(tumor cell free circulation DNA),從中解讀腫瘤基因並提出用藥分析,醫師可在短時間內根據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的分析結果,替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標靶藥物。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對症下藥」,而基因檢測的好處就是幫助醫生做到「對症下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講中宣布了美國將展開一項高達2.15億美金的新計畫—精準醫療計劃(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該項目資助美國癌症研究中心(NCI) 高達7千萬美元在腫瘤基因學研究,希望能開發更多更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法,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台灣醫療研究,同時搭配台灣的健保制度,讓健保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