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道德考驗 高峰會尋求未來之路

0

基因工程的道德考驗 高峰會尋求未來之路

古希臘神話裡,主神宙斯為了懲罰巨人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得神聖的火種而讓人類受益於火苗帶來的溫暖、保護、和科技發展,遂命令火神創造第一個女人—潘朵拉,並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同時附送一個華麗的盒子作為嫁妝。雖然了解希臘諸神習性的普羅米修斯苦苦哀求弟弟不要接受宙斯給的任何好處,但還是無法阻止婚事。新婚後不久,潘朵拉就打開嫁妝的盒子,結果宙斯藏在其中的種種惡習、疾病、和問題就一湧而出,徹底滲透和破壞人類社會。
而在數千年後的現在,基因工程的種種突破似乎可望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但這會不會與過去工業革命、核能發展以及網路科技一樣,帶來眾多好處的同時卻也潛藏著許多足以動搖社會的問題?
在2015年的最後一個月,世界各地的基因學家決定齊聚一堂,好好探討這項議題……。

CRISPR 帶領醫學科技邁向新的里程碑

近半世紀前,基因結合技術問世,人們開始有能力剪輯、拼貼不同物種的 DNA,科學家們曾於 1975 年的論壇中討論這項技術的發展,在準則與規範的建立之下,開啟跨物種基因結合的實驗與應用,基因工程逐漸普及在醫療與生活等層面,在 2012 年發展出一項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

CRISPR的原理是利用細菌免疫系統的一種機制,可精準將核酸酶定位到細胞中的任何基因或DNA片段,並將目標區域的基因刪除、換掉部分片段、或插入新的基因。英國一項研究應用 CRISPR技術成功治癒一名白血病的女童,將健康捐贈者的免疫細胞基因轉植至白血病患者,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統有能力對抗癌細胞,而不會攻擊自體的正常細胞。此外,這種方式比過去的技術更為簡便快速,且相對花費較低,使得更多研究與實驗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到了2015年4月,就有報導顯示科學家已開始運用CRISPR跨入充滿爭議的研究 — 人類胚胎的基因修改。中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率先發表以CRISPR在人類胚胎細胞修正血球蛋白基因突變的研究成果;雖然選用的細胞來自無法正常發育的人類胚胎,但也顯示「修改」或「訂製」基因是可行的,引起學界激烈討論,體認到問題的迫切性。

newborn2

延伸閱讀:消費者基因檢測,遺傳學革命的里程碑

基因編輯高峰會 探討科學發展的倫理與道德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暨諾貝爾獎得主 David Baltimore 說:「改變人類遺傳在過去是人們無法想像的,而今我們正一步步將過去無法想像的事物化為可能。」然而,如果在未來的世界,政府可以決定胚胎該擁有什麼基因,以孕育富強的民族,或是有錢人能為自己的小孩訂製頭好壯壯又免於疾病的完美基因,人類社會將會變得如何?因此,許多學者挺身而出,希望能在相關技術更普及之前,先策定基因編輯相關研究和應用的共識和公約。

2015年12月01-03日,David Baltimore帶領全球各領域的生物學家、倫理學家、法律學者、以及科技政策委員齊聚華府,參加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以及中國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人類基因編輯國際高峰會」(International Summit on Human Gene Editing),主要針對基因編輯技術所引發的安全及倫理議題進行討論。

目前,許多國家已立法限制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的修飾,某些國家則是完全禁止進行實驗,中國目前禁止將改造過的基因植入人體,但對於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實驗,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京華表示欣然接受國際上的觀點,不過在中國進行相關討論稍嫌過早,認為目前沒有必要訂立過多的限制;但是有部分學者擔心經過人為修飾的遺傳性狀,一旦進入自然界,不僅僅是影響到物種本身的演化,對於自然生態也會造成重大的衝擊。此外,貧富差距可能使有能力支付此項技術的人更有醫療優勢,進而加劇社會的不均等,若沒有完善安全及倫理的規範,基因編輯技術將會造成不可預想的結果。

透過本次高峰會議,雖然尚未制定明確規範,各國的科學家取得了初步的共識, 內容如下:
1、基礎及臨床前研究:需編輯人類細胞基因且未來有機會用於臨床的研究,以及針對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研究,必須受到法律和倫理規範;受過基因剪輯之胚胎細胞更不得植入母體受孕。
2、體細胞 (即一般身體細胞) 的臨床研究:可用於治療鐮刀型貧血或某些癌症,且仍需注意基因編輯的潛在風險,儘管相關修改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3、生殖細胞 (即精子和卵子等可直接決定下一代基因之細胞) 的臨床研究:由於任何基因編輯的結果將遺傳至下一代,因此須特別注意:
1. 對早期胚胎進行不恰當編輯之後果
2. 族群基因庫或環境對改變後之基因的負面影響
3. 將來發生問題時的責任歸屬
4. 接受基因編輯的個體進入社會後,所帶有的改變不易移除,也無法限制其範圍
5. 人類整體進化相關之道德倫理考量
最後,會議結論是支持嚴謹地繼續推廣基礎/臨床前研究和體細胞的臨床研究,但強調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研究相當不負責也不具社會共識,應該凍結。

現在,人類獲得了潛力無窮的基因編輯技術,然而,目前對於生殖細胞以及攸關遺傳性狀的改變了解有限,涉及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研究應受到限制,許多分歧與爭議仍存在。因此人們選擇了理性、分階段的面對這個潘朵拉的盒子,決定在技術通過嚴格考驗且社會大眾對此擁有共識後,再進行實際臨床運用。未來也將透過交流平台進行研究交流、立法遊說、以及倫理探討,希望能盡量減少發展所帶來的衝擊,真正提升人類福祉。

參考文獻

1.人類基因編輯國際高峰會會後共同聲明:
http://www8.nationalacademies.org/onpinews/newsitem.aspx?RecordID=12032015a
2.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603
3.Global summit reveals divergent views on human gene editing:http://www.nature.com/news/global-summit-reveals-divergent-views-on-human-gene-editing-1.18971
4.Nobelprize.org – The Official Web Site of Nobel Prize

圖片來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sets/72157659800407924/with/23441155611/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