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精彩時刻! 基因線上精選十大新聞(上)

0

編輯整理 / Thomas Huang 、Parker Yang

時光苒荏, 白駒過隙,2017 年已進入倒數時刻,2017 年對於精準醫療與基因科技來說,都是突飛猛進的一年,特別是癌症臨床治療與基因編輯領域。在許多令人驚豔的研究新知與產業動態中,基因線上精選出十大新聞,包含 CAR-T 療法、基因治療藥物、NGS 癌症基因檢測套組(Pannel)分別獲得 FDA 核准上市、基因編輯於人體胚胎細胞和活體之應用、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華大基因股票上市等,帶領讀者共同回顧 2017 年生醫領域的精彩時刻!

一、全球第一! 基因治療藥物 Luxturna 獲 FDA 核准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 12 月19 日(美國時間),核准第一個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藥物 “Luxturna”(voretigene neparvovec-rzyl),它能治療遺傳性的視網膜疾病(retinal disease)—— 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簡稱 LCA),主要是透過修復患者等位基因(biallelic) RPE65 突變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此藥物由 Spark Therapeutics 研發。Spark Therapeutics 發言人指出,明年(2018 年)一月初才會公布藥價,而華爾街(Wall Street)分析師預測藥價可能高達 100 萬美元,未來或許仍有調降的空間。總而言之,對 LCA 患者與其家屬來說,Luxturna 的上市可能是一個好消息,而藥價太高卻是一個壞消息。
(全文詳見:https://geneonline.news/index.php/2017/12/20/luxturna-lca-fda/

GG

二、搶得頭彩! NGS 癌症基因檢測套組(Pannel)獲FDA 核准!

11 月 15 日(美國時間),美國 FDA 核准第一個以次世代定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 NGS)技術為基礎的癌症基因檢測分析套組(pannel) ——MSK-IMPACT™ ,該套組由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簡稱 MSK)研發。MSK-IMPACT™ 能夠一次對病人腫瘤中 468 個基因突變和遺傳變異,進行更快速且靈敏的檢測,可對患者這些基因上所有的重要區域進行定序,並能夠檢測到基因上所有蛋白編碼區突變、拷貝數(copy number)變化、啟動子突變和基因體重排。目前針對癌症的基因檢測,只能針對少數幾種癌症或只能針對幾個基因和突變位點,相比之下,MSK-IMPACT™ 適用於任何腫瘤類型,可一次性了解幾百個基因的資訊,並且能夠檢測到罕見的突變以及其他關鍵的遺傳變異。因此,在未來腫瘤精準治療中,MSK-IMPACT™扮演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可以靈活、全面地鑑定治療中可標靶的基因,並且了解其癌症進展。
(參考資料: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585347.htm

37875367 - genetic background with dna genome sequence art

三、歷史第一!人體首次活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第二型黏多醣症!

11月13日(美國時間),患有第二型黏多醣症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簡稱 MPSII)的 Brian Madeux 接受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在人體活體內基因編輯的臨床治療。MPSII 致病主因為艾杜糖醛酸鹽-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簡稱 IDS)基因突變造成過多的黏多醣累積在組織中,進而造成許多器官受損。現年 44 歲的 Brian Madeux 已經接受過 26 次手術修復許多受損的器官,包含疝氣(hernias)、腳拇趾囊腫(bunions)、脊椎骨頭壓迫、耳朵、眼睛、膽囊等問題。因此他接受 Sangamo 公司研發的MSP II 基因藥物 SB-913 治療,此藥物包含作為載體的腺相關病毒、鋅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簡稱 ZFN)、正常IDS基因。SB-913 主要以靜脈方式給藥 3 小時,當藥物進入人體,腺相關病毒攜帶兩個 ZFN 和一個正常IDS基因直達人體肝細胞。接著,ZFN 在肝細胞內啟動,並且鑑別、結合、切斷內源性白蛋白基因位點(endogenous albumin gene locus)。肝細胞透過DNA 自然修復機制,可以將編碼正常 IDS 的基因插入到該位點。Sangamo 公司指出,只需要 1% 的肝部細胞成功接收新的正常基因,就能有效治療 MPSII 。
(參考文獻:1.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2017/11/16/first-gene-editing-attempted-human-body-cure-disease/ 2. https://www.equities.com/news/sangamo-therapeutics-announces-first-in-vivo-genome-editing

四、美國 FDA 局長大放利多!DTC 基因檢測鬆綁審查和上市要求

美國 FDA Scott Gottlieb 局長於 11 月 06 日(美國時間)發表正式聲明,表示將鬆綁美國 FDA 目前對於消費型 (direct-to-consumer,DTC;也就是直接銷售給一般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審查標準,震撼業界。Gottlieb 局長指出,DTC 基因檢測現在廣為社會大眾接受和運用,科技發展也讓基因檢測過程更方便、更便宜;但基因檢測結果的分析會造成健康上的風險,有可能讓一般民眾過度擔心或輕忽特定疾病的患病風險,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或健康狀態。面對風險和效益的平衡需求,Gottlieb 局長也承認不能再用 US FDA 傳統風險評估模式進行審查,因此希望透過現有審查機制的策略性鬆綁,幫助產業界更快速將安全、有效、而創新的基因檢測推廣給消費者。具體的措施包含:納入預先認證 (pre-certification)先導計畫 (FDA Pre-Cert)、採用 de novo review 模式跳脫傳統醫療器材的審查機制、有條件免除體染色體隱性基因變異帶原者之基因篩檢模組的上市前審查需求,可立即獲得 501(k) exemption 資格。
(全文詳見:https://geneonline.news/index.php/2017/11/16/usfda-direct-to-consumer-gene-test/

Scott Gottlieb FDA

五、2017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掌管晝夜律動的生理時鐘

10 月2 日(美國時間),2017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的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楊恩(Michael W. Young)對動物如何調節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機制的研究,他們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為材料,發現果蠅的生理時鐘調節乃是透過包含 PER(PERIOD)、TIM(TIMELESS)、DBT(DOUBLETIME)等幾個主要的基因來進行的。PER 是個可以進出細胞核的蛋白質,當它在細胞內的量逐漸上升時(ZT4~ZT12,定時器時間 [zeitgeber time],ZT0 開燈、ZT12 關燈),便開始與 TIM 蛋白結合、進入細胞核,接著它會將已經連結在在自己的啟動子上的 CLK 蛋白(CLOCK)磷酸化。這使得 CLK-CYC 雙體離開 PER 啟動子上的 E-box,於是 PER 的表現便被抑制了(ZT18~ZT4)。在開燈(ZT0)後 TIM 蛋白開始分解,這使得 PER 蛋白可以被 DBT 蛋白磷酸化而後分解,於是 CLK 蛋白磷酸化程度降低,又開始可以與 PER 基因的啟動子結合、於是 PER 基因的表現又開始上升了。。由於這幾個蛋白質之間相互的轉錄-轉譯反饋迴路(TTFL,Transcription-Translation Feedback Loop),使我們體內許多基因得以隨著晝夜循環不息。(全文詳見:https://geneonline.news/index.php/2017/10/12/nobelprize-2017-circadian-rhythm/

圖片來源: Nobelprize.org

圖片來源:Nobelprize.org

延伸閱讀:2017 精彩時刻! 基因線上精選十大新聞(下)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