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BioGroup Symposium 精彩报导  生技人才交流推动台湾生医大步走!

0

2019 BioGroup Symposium 于 12 月20 日在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登场,为生技领域年度盛事。由 BioGroup 生技人才交流平台、台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举办,邀请国内外生技人才,以不同视角全方位分析产业各面向,审视生技产业现况并放眼未来、接轨国际。

延伸阅读:2019 BioGroup 串连多元领域 迈向崭新医世代

NGS、液态活检、AI 推动精准医学发展

由 Illumina 杨儒蔚经理率先提到,可利用 NGS 基因检测找出特定生物标记,再将癌症病人分群,选择其适合的标靶药物、免疫疗法或化疗,以及评估其治疗副作用和预后。其中,除了 PD-L1 之外,还有 dMMR、MSI-H、TMB 等免疫疗法的生物标记。

泰宗生技王雅俊总经理提到,肝癌早期检测不易,仅根除性治疗有较高的五年存活率。 然而,90% B 型肝炎诱发肝癌的病人带有 B 肝病毒嵌合 DNA ,若透过血液循环肿瘤DNA(ctDNA)肝癌检测 B 肝病毒嵌合 DNA,其阳性预测率近 90%,并且比影像学检查提早 1-5.5 个月检测到该类型 DNA,可望克服检测肝癌不易的困境。

有劲基因陈泳男经理分享侵入性与非侵入型肺部诊断评估试验(Noninvasive versus Invasive Lung Evaluation trial, NILE),分别透过组织切片或液态活检(liquid biopsy)检测 NSCLC 病人。结果显示,组织检测显示有 60 个病人表现阳性(占21.3%),液态生物则有 77 个病人(27.3%)表现阳性,这代表液态活检的肺癌筛检率已与组织检测相近。

华硕云端暨华硕健康吴汉章总经理以个人健康资料为核心而发展健康智慧生态圈为主题,提到正在发展台湾第一个符合欧盟一般资料保护规范(GDPR)的健康数据库。 此外,也参与欧盟展望2020(Horizon 2020)计画,与基隆市政府合作,成为试办场域,透过其医疗物联网平台、AI 虚拟照护助理与医疗数据整合技术,建立主动预测系统以改善城市整体健康。

延伸阅读:第二届基因产业论坛 基因产业美丽邂逅

抗体药物复合体(ADC)、肿瘤免疫、疫苗、细胞治疗等生物制药开发趋势

DCB 制药所所长蔡士昌博士以抗体药物复合体(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为主轴,讲解 ADC 在近年药物开发中的优势,包含:可降低药物的全身毒性、提高毒杀细胞潜力、增加药物耐受性等。此外亦分享 DCB 在 ADC 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丽宝新药刘朝瀚副总经理则以全球药物排名带出癌症免疫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产业该如何将癌症免疫学推进至下一层次,他提及NRDO模式透过开发分段化、资源最大化、专业外包等方式,可以帮助公司突破开发过程困境。

默沙东全球疫苗生产技术部门主管蔡欣航以默沙东为案例,分享默沙东分布全球的制药新厂、生产链规画,他表示疫苗是重要的国安产品,而在生产过程最大的挑战包含:成本压力、加速化、以及复杂的供应链(配置、控管、运输)等,疫苗产业透过里程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将可望达成“未来数位工厂时代”的愿景。

基亚生技杨智雅经理讲解现今全球细胞治疗发展趋势,他指出因为细胞是“活的”,因此在细胞治疗的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能够探索,目前市场主要是以干细胞跟免疫细胞的治疗应用为主,且免疫细胞市场大,干细胞治疗的部分则有可能会被胞外体(exosome)取代。另外,以基亚生技研发的NK细胞治疗为例,分享其开发历程。

延伸阅读:药物开发新趋势 聚焦于新颖标靶和免疫疗法、巴金森氏症病前诊断、AI 与真实世界数据

台湾兆元产业 次世代食品如何更进一步?

首先由食品工业研究所简相堂主任分享,台湾食品产业产值达 2 兆元,内需为主,外销为辅。健康、便利、愉悦为现今的大趋势。然而,仍须克服粮食供应与食品安全不确定性、人口结构改变与健康意识改变等二大挑战。

葡萄王生技陈劲初总经理提到,临床试验显示,蝉花发酵菌丝体可望治疗肾损伤、调节血糖及眼睛保健,樟芝菌丝体可望护肝、调节血压。

明谷农业生技魏志豪执行长以“逆境”为主轴,他从光电领域跨界到虫草栽培,他以逆境固态发酵及环控技术,包括水耕、组培、真菌栽培等技术,培育出各种不同品种的虫草。

生展生物科技魏钰珊副理提到,生活压力大,不少人有睡眠障碍,而临床数据显示,短毛乳酸杆菌食品可望改善此问题,并且舒缓压力。

与 CEOs 有约 台湾生技人才如何产生?

由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创服育成中心助理执行长詹益鉴担任主持,邀请冷泉港戴国銧董事长、龙灯环球农业科技罗昌庚董事长、启弘生技阮大同执行长、惇安智财管理王惠玲执行长,以及震泰生医李冬阳执行长与谈,讨论台湾人才趋势、亚太生技人才市场与竞争力、专利、商业模式等议题,讲师们皆同意有专业才有优势,对于本科的主要专业必须学习的足够透彻与深入。

由左至右:王惠玲 执行长、戴国銧 董事长、罗昌庚 董事长、李冬阳 执行长、阮大同 执行长、詹益鉴 博士

戴国銧董事长则认为学生除了在本科的努力上,更应积极参与多项活动、培养全面性的能力,才能培养更高的竞争力。王惠玲执行长特别点出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唯有能够应用英文准确沟通才能走入国际。另外罗昌庚董事长也勉励莘莘学子,除专业技能外,更要学习领导与沟通等软技能。阮大同执行长谈及人才问题表示,台湾新药开发过往的问题在于有将没有兵,有厉害的中高阶人才返台却没有基层人员可以共同努力,他企盼台湾生技产业继续健康发展,未来的人才需求困难才能逐渐降低。

创投、加速器如何加速研究到产业应用

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张大慈教授担任主持人,邀请 BioHub Taiwan 詹益鉴博士、好食好事基金会欧阳思菊执行长、台大创创中心曾正忠执行长、中华开发彭馨逸经理、Pacific 8 Ventures 合伙人傅斯诚医师、Andra Capital 林延勋、比翼资本 Anton Kannemeyer 商业分析师与会分享,从生技创投、加速器角度,讨论生技新创团队的经历、趋势与未来。

由左至右: Anton Kannemeyer 商业分析师、林延勋 合伙人、傅斯诚 医师、彭馨逸 经理、张大慈 教授、欧阳思菊 执行长、曾正忠 执行长、詹益鉴 博士

欧阳思菊执行长简介成立台湾第一家食农加速器—好食好事的理想,扶植台湾食农新创,运用新科技,带来环境永续的改变,更指出2020最大的创投关键将是“永续”。比翼资本 Anton Kannemeyer 商业分析师在与谈过程中介绍比翼资本,从 BE prototype、加速器到预计于明年推出的 BEx,他表示有很多国际公司积极想打入台湾,也有许多新创公司将台湾作为起步的基地,因此相当看好台湾新创发展。詹益鉴博士以自身创投经验鼓励生技人才多换位思考,不只着重在技术面,更可能买方角度来看公司价值。

曾正忠执行长则提醒新创团队应在技术开发到3成左右就开始找未来应用,此外技术开发更应以改善市场痛点的主要需求。彭馨逸经理则指出台湾产业炼的不完整之处,尤其缺少商业开发人才,因此新创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相当不容易。但他也提及这几年越来越多VC扮演早期投资的角色,这将是建构好的生态系的开始。

Pacific 8 Ventures 傅斯诚医师则认为,创新一定要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尤其是三年后的需求,避免产品一开发出来就过时,此外他建议想创业的团队可以在开始创业之前发去“卖想法”,若有目标客群愿意购买你的想法,代表未来的产品能够解决目前市场上的需求。Andra Capital 林延勋则分享自身创投经验,以及亚太新创环境。他指出创投家虽愿意投资农业与生技领域,但同时也会慎选抗跌性比较高的项目,比如AI、 5G等产业,此外他建议新创团队应结合自身技术与国家优势开创产品,但市场则可放眼国际,才是双赢的策略。

延伸阅读:投资升温 产业升级 带动亚洲生技逆势成长

智慧农业 提升产值和经济效益

首先由正瀚生技黄卓君博士提到,以光、温度、气体等物理手段或水分、肥料等化学手段,让农作物交互处于顺境与逆境环境下,诱迫产出特殊风味的农作物,如番茄、黄瓜,进而提升其产值和价值。

基龙米克斯游卓远董事长分享,透过基因组全基因定序、分子检测技术及机器学习和 AI 等技术,预测种猪达 100 公斤所需的日龄,协助该产业选配生育能力优异的种猪。除了猪以外,也能将此技术应用于其他物种,如兰花、毛豆。

瑞宝基因张家荣博士分享提到在动物药开发的时程、经费是比较能够预估的,若其临床第 1 期或第 2 期的数据显示不错的效果,将有 6 成机会开发成功。另外,他也提到全球第一支次单位蓝耳病疫苗能活化猪只本身的免疫反应以有效打击猪生殖与呼吸道综合症 (PRRS)病毒,提升其存活率。

农业试验所吕昀升助理研究员表示,菇类一年产值超过 130 亿,占所有植物产量的 18%。但该产业人力成本过高,导致出口价格偏高,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然而,透过结合资通讯和物联网,自动化调控且模拟电自系统、空气调节,以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延伸阅读:农业未来:专访孟山都全球生物技术部副总裁 Tom H. Adams 博士

善用在地协会 与各国生技人才交流

由左至右:黄婉慈 专案经理、胡翔崴 负责人、卓敬壹 博士、辛瑷、李心予 教授、刘彦良 助理教授、姚若晴 博士候选人、颜铭宏 博士

全球生技人才交流专题由台湾大学生命科学系李心予教授主持,由欧洲台湾生技协会(ETBA) 辛瑷率先分享,瑞士与台湾生医之间的交流经验,并且提到欧洲生医目前以 AI 帮助制药开发、生物 3D 打印、基因定序为最热门的领域。华盛顿大学姚若晴博士候选人介绍美国中西部台湾人生物科技协会(MTBA)的计画和相关交流机会,并且提到喜欢做研究不一定要留在学界,学界目前大多专注于基础研究,而业界则专注于应用研究,建议学生可以择其所好。

中国医药大学生物医学所刘彦良助理教授提及,在美国德州的生医人才透过德州台湾生物科技协会(Texas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TTBA)与德州生医连结的经验与机会,也建议学生提升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主动找老师,学习把陌生人变成导师(Mentor)。接着,他又提到免疫、数位医疗、基因为欧美生医热门领域。南加台湾生物科技协会(SoCal TBA)会长颜铭宏博士分享台湾生技人才在南加州相关的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的扶持,并建议学生要有说故事的能力,操练把冷冰冰的实验数据,编成一个动人的故事。生医创新实作社群 HIT for Asia 胡翔崴负责人,以台湾出发来建立亚洲生医创新实作社群,分享生医新创海外接轨经验,促进台湾国内外生医产官学界的密切交流。Genentech 卓敬壹博士分享医疗影像的大数据需结合真实世界数据,可望改善诊断和治疗,最后也鼓励留学生多参加在地的生医交流协会,建立人脉。TaiwanGPS 黄婉慈专案经理分享教育部海外人才经验分享及国际连结计画。李心予教授也鼓励学生,不管是热门或冷门领域,只要是最喜欢的,都要勇敢去尝试,例如有人就很喜欢研究果蝇,也能发表很好的论文,同时竞争对手也少。

BioGroup 连结国内外生技人才 提升台湾竞争力

好的技术、人才、创新以及投资,以及长期规划与经营,都能促进生技产业成功,更可望带来经济的成长。透过 BioGroup 连结国外生技人才与台湾生技人才,整合产业与学术临床研究的资源跟人才团队,并且与学生交流,向下扎根,凝聚彼此的力量,创造更大的能量,最后提升台湾生医的全球竞争力!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