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揭曉,美國 2 學者憑 miRNA 研究摘桂冠

0

2024 諾貝爾獎的得獎者昨(7)日起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陸續揭曉,首先出爐是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2 名得主分別是任職於麻省大學陳氏醫學院的發育生物學家 Victor Ambros 教授以及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ary Ruvkun,他們憑藉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又稱 mi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regulation)中的重要角色,成功摘下諾貝爾桂冠。

2024 年 10 月 7 日,斯德哥爾摩 — 卡羅琳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大會宣布,將 2024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頒發給維克多·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在發現微小 RNA(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微小 RNA 在基因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安布羅斯與魯夫昆對於不同細胞類型如何發育充滿好奇,他們最終發現了一類全新的 RNA 分子—微小 RNA。這些微小RNA在基因調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揭示了一個全新的基因調控層次,這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生物至關重要。

目前已知人類基因組編碼了超過一千種微小 RNA,其發現打開了基因調控的新篇章,微小 RNA 在生物發育和功能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基因調控的重要性本次的諾貝爾獎重點強調了一種細胞內控制基因活動的重要調控機制。基因信息從 DNA 經過轉錄過程轉化為信使 RNA(mRNA),然後在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機器中根據 DNA 中的遺傳指令翻譯生成蛋白質。

這一調控機制使得肌肉細胞、腸道細胞以及各類神經細胞能夠執行其特殊功能。此外,基因活動需要不斷進行微調,以適應我們身體與環境的變化。基因調控一旦失常,可能導致癌症、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因此,理解基因活動的調控對科學研究來說已經是幾十年來的重要目標。

延伸閱讀:基因暗物質 miRNA 如何調控生理時鐘?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