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癌症精准医疗高峰论坛”焦点:Biobank 助肺癌早期诊断、整合生物标记物提升精准医疗成效!

0

精准医疗是过去 10 年以来癌症治疗最重要进步,2022 癌症精准医疗高峰论坛(Advanced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Forum, APCM),由中华民国癌症医学会主办、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台湾免疫暨肿瘤学会、台湾肺癌学会、台湾病理学会及行动基因(ACT Genomics)与各大药厂协办,活动于 4 月 17 日隆重展开。活动聚集超过 300 位医师专家学者透过实体、线上盛大参与,从各癌种病理诊断案例分析、检测原理重点、到聚焦产业发展应用,共同开拓癌症精准医疗新的契机。

健保推进台湾癌症精准医疗

论坛开场由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李伯璋署长致词,李署长提及台湾癌症医疗支出高,近年癌症药物费用成长率 10.68%,截至 2021 年健保收载 154 项癌药,2021 年癌药总支出 403 亿元,标靶药物占比最高。为了更有效纾解重大疾病治疗负担,目前台湾健保已建立药品登录系统定期确认给付成效,该系统透过收集大量病患基因、生物标记资料,结合追踪用药成效,再因应相关资讯修正给付制度。

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 李伯璋署长

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应用,可一次检测大量患者肿瘤基因再给予合适药物,有助癌症精准医疗长足进展,而李署长也指出未来健保制度会着重朝三大方向改良。第一,加速药物伴随式检测纳入给付,目前癌症伴随式检测给付共 12 项,检测癌种涵盖白血病、乳癌等。第二,加强精准医疗正确用药,参考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 RWE)结果弹性调整给付范围。第三,整合医疗资讯与 AI 判读导入,例如可针对肺癌标靶治疗或化疗回顾分析存活率状态,改善早期治疗成效。

肺癌进入标靶治疗时代,biobank 助早期诊断

中央研究院杨泮池院士回顾,台湾如何参与国际精准医疗进程。以肺癌而言,肺癌标靶治疗的突破性里程碑是全球首个针对亚洲、非吸烟肺癌患者的 IPASS (Iressa Pan-Asian Study),提出 EGFR 基因突变为亚洲患者的常见生物标记。肺癌早期诊断自此越渐受到重视,若在第零、一和二期就诊断出肺癌治愈率可超过 93%。

中央研究院 杨泮池院士

目前已进入第四期的台湾国家癌症防治计画,目标借由透过 NGS 技术更广泛检测癌症前期(pre-cancer)的生物标记建立基因与转录组图谱,将能促进诊断癌症期别转移(stage shift),达到减少晚期比例提升后续治疗效果。

人体生物数据库是精准医疗重要基石,从许多东亚国家已可见国家级数据库发展成型,比方日本 BioBank Japan、韩国 Korea Biobank Project 帮助预测癌症风险因子。而台湾由中央研究院设置台湾人体生物数据库(Taiwan Biobank)自 2012 年开始收案,至今已蒐集 16 万笔临床资料,包含健康、遗传、环境暴露等资讯。透过结合台湾人体生物数据库、台湾的肿瘤基因数据库(TPMI)、基因变异图谱等可汇整为大数据永续平台,更准确预测分析癌症风险因子。

TMB 检测可预测免疫疗法疗效

行动基因(ACT Genomics)技术长陈淑贞博士,接着以生物标记物在免疫治疗的关键角色为题,介绍肿瘤突变负荷量(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临床应用。TMB 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率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在各癌种中,TMB 数值高的患者接受免疫疗法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OS)越高。

行动基因技术长 陈淑贞博士

陈博士也提到,2019 年美国癌症权威研究单位 Friends of Cancer Research 推出 TMB Harmonization Project,召集政府单位(FDA、NCI)、学术机构、全球各大癌症检测公司加入,其中行动基因是唯一参与计画的亚洲公司。此项国际型计画结果指出,各预测 TMB 检测的表现上,行动基因 NGS 检测能兼顾精准度与准确度,并为制定 TMB cut-off 数值区间提供一套参考准则;TMB cut-off 值是用来预测免疫疗法治疗效果的指标。

陈博士总结,理论上 TMB 为良好的生物标记物,但须在以下前提下应用较为准确。首先,TMB 检测应大于 700 kb 并配合生物资讯模型推估治疗效果。其次,TMB 检测需要同时考虑其他基因特性,如会造成抗药性的 STK11 基因,或者会引发肿瘤超进展(hyperprogressive)的 MDM2/4 表现异常。最后,需要交叉比对验证液态切片、组织切片不同来源的 TMB 检测结果。

持续整合生物标记物研究,提升精准医疗成效

Panel discussion 部分,与会专家提到在精准健康政策前提下,肿瘤形成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如空污是造成肺癌的致病因子。因此有必要整合突变位点、甲基化特征、肿瘤驱动基因(driver gene)等资讯,以达更精准预测肿瘤风险因子。

左起:李日翔主任、李健逢部长、杨泮池院士、杨志新理事长、李伯璋署长、彭汪嘉康院士、刘越萍司长、陈淑贞技术长

而癌症分子标记的诊断应用上,也需要从累积临床数据、采取多样化检测方法以提升准确率。以乳癌为例,除了常见 BRCA 突变外,若检测到非表列突变基因,则仰赖更多分子生物学基础验证其致癌机率。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 李日翔主任
奇美医院病理部 李健逢医师

中华民国癌症医学会杨志新理事长提及,目前癌症医学最重要的努力方向之一,是如何正确给予病人合适药物延长存活期。未来癌症治疗会朝向整合多种生物标记物,例如已知基因突变、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分型、融合基因(fusion gene)等,并透过合并检测 DNA、RNA 遗传物质标的,更广泛得知抗药性机制与肿瘤讯息传导路径,提供评估个人化癌症治疗的全面指标。

延伸阅读:策略性国际布局,扩展癌症精准医疗版图!专访行动基因陈华键执行长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