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细菌助维持天然肠道菌相!守护好菌免受抗生素伤害

0

抗生素虽为许多人的救命丹,但同时也会伤害到肠道菌相,严重者甚至可能有发炎或感染艰难梭菌(C. difficile)的风险。除此之外,抗生素的滥用也常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为解决此一难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成功研发了一种能保护人体消化道内天然菌相的改造细菌。透过改造一种可安全食用的细菌菌株,让其产生酵素能分解肠道内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 系列抗生素,包含安默西林(Amoxicillin)、安比西林(Ampicillin)和其他常用的抗生素药物。除了完整守护肠道菌相外,改造细菌株并不会影响到体内血液中抗生素浓度,确保其仍可于其他器官部位产生杀菌效果。此研究日前发布于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期刊中。

抗生素疗程常造成肠道菌相受损

人类肠道中的微生菌相在代谢、免疫功能与神经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旦受到药物或其他饮食因素介入,其组成可能会受到改变或损害,进而导致各种疾病与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艰难梭菌感染。

艰难梭菌是一种长期存在于人体肠道中,但不会对其造成损害的微生物,不过当与艰难梭菌竞争的菌株受到抗生素攻击时而消失时,艰难梭菌将可能会主导肠道菌相,进而产生腹泻与结肠炎。美国每年平均约有 50 万人受艰难梭菌感染,约 15,000 人因此而死亡。

守护微生菌丛新辅助疗法:改造乳酸乳球菌

患者在接受抗生素疗程时,医师常会额外给予益生菌来帮助缓和抗生素对肠道菌所造成的伤害,然而益生菌其实也会受到抗生素的伤害,且其并无法完全还原肠道内的天然菌相。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Andres Cubillos 研究员就特别指出,标准的益生菌是无法与原生肠道菌相的多样性相提并论,也不能发挥相似的功能。

为守护微生菌丛不受抗生素破坏,研究团队决定改造可食用细菌以研发新辅助疗法。透过改造常用于制造乳酪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使其可生成能分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酵素, β-内酰胺类酶(β-lactamases)。由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举凡青霉素(penicillins)、安默西林与安比西林等皆属于此类,常用于治疗与预防细菌感染,因此改造过的细菌辅疗可帮助约 60% 服用抗生素疗程的患者。

改造过的细菌经口服后会分布于肠道内,以分解肠道内的抗生素,而抗生素不论是经过口服或注射,仍可在体内血液循环中保持一定的浓度,且当改造细菌完成分解抗生素的工作后,便会从消化道中排出。

MIT 工程师改造细菌株 L. lactisL. lactis spTEM1,使其能保护人类消化道中的天然肠道菌相,并预防艰难缩菌感染。(图片来源: MIT News)

切断细菌内分解酶,避免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细菌间

研究团队在成功研发出改造细菌后,便担心由 β-内酰胺类酶让宿主细胞所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将容易在不同细菌之间传播。

为解决此问题,研究团队决定使用合成生物学来重新编码细菌内所合成出的酵素,将 β-内酰胺类酶切成两片段,使其基因难以转移至其他细菌上。当细菌于肠道内分泌出酵素片段后,两片段将会自行组装以恢复分解的功能,借此也可避免改造细胞分解抗生素的优势使其主导天然肠道菌相,进而产生竞争的问题。

维持肠道菌相多样性,同时保持抗生素疗效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将小鼠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改造细菌,并皆施打安比西林。结果发现改造细菌顺利抵达小鼠肠道,并开始分泌 β-内酰胺类酶分解抗生素,同时体内的安比西林浓度与未服用改造细菌的小鼠一样高。

肠道菌相部分,服用过改造细菌的小鼠肠道菌相多样性比仅施打安比西林的小鼠高,也无任何小鼠受艰难缩菌感染;反之,其中两只未服用改造细菌的小鼠在实验中受到感染,显示改造细菌能完好的守护肠道菌相,还可同时维持抗生素的浓度与药效。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Andres Cubilios-Ruiz 强调道:“目前没有任何疗法能像我们的新技术一样,能利用保护肠道菌相来增加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是持续利用此技术开发新型疗法,用于预防任何抗生素疗程所带来的肠道感染,并将于因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衡的急性高风险族群中做测试。

延伸阅读:《Nature》破解多重抗药性机制,阻止细菌形成脂多糖外膜!

参考资料:
1.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2-00871-9
2. https://news.mit.edu/2022/bacteria-good-gut-microbes-antibiotics-0411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