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创新与转化基础研究动能,发掘亚洲生技产业新契机!

0

BIO Asia-Taiwan 2021 作为亚洲最盛大的生技展会,以亚洲地区为核心的生技趋势观察,自然是一大论坛焦点。

台杉投资生技基金合伙人沈志隆(Jerome Shen)引言提到,疫情间我们见证了许多跨国医药研发的合作机会,以亚洲地区的潜在机会而言,过去 10 年许多亚洲国家的政府积极推动发展生技产业,包含挹注研究开发经费、松绑企业 IPO 筹资的法规限制。然而他也指出生技医药是长链产业(long chain),亚洲地区商品化进展、创新活动不活跃现象,也与缺乏管理人才的因素有关。

BMS 以外部创新创造研发机会

必治妥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 BMS)日本与亚洲地区事业发展部门主任 Yoshitake Maeda 博士以 BMS 为例,说明该公司如何善用外部创新(external innovation)活动,推动企业内部的研发动能。他指出 BMS 的研发管线有高达 60% 来自外部合作与结盟,因此 BMS 得以不断扩展研究开发与产品组合。

缩短日本与美国的生技市场落差的策略

LUCA Science 执行长 Rick Tsai 博士延续对日本生技产业的关注焦点,分析日本为何在生技竞赛中无法跟上欧美国家。以基础研究量能来看,日本的学术发表产量高其实具有先天优势。但是日本却未能有效将学术研究的产量转译到临床应用。Tsai 博士指出形塑此困境的 3 大因素:创业行为、政策条件、资金市场。

首先,以创业活动活跃程度来看,2018 年日本的早期阶段创业活动(TEA)指数仅有美国的 1/3。其次,美国与日本的科技政策条件不同,使得两地生技产业的商业模式也有所差异。最后,日本与美国的生技市场投资规模更显出巨大落差:2020 年日本的医药创投资金总额 12.3 亿美元,仅占美国当年数字的 2.5%。Tsai 博士建议生技企业应跳脱国境限制,善用不同国家的发展优势,例如美国的庞大生技市场、日本的顶尖学术研究、更包含台湾的 CDMO 优势,创造根生全球的生技企业。

台湾医药产业可援引资通讯科技(ICT)的成功经验

回到台湾本身,上腾生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张鸿仁,则比较资通讯科技(ICT)以及医药科技的产业价值链(value chain)的关键差异,他指出 ICT 产业的成功经验不能复制,但是能够援引作为医药科技发展的有力工具。

ICT 产业价值链走的是委托代工或委托设计途径,能够靠大量生产取胜。相较之下,台湾的医药科技发展需要从头做起:从设计产品原型、进行临床试验、再到市场销售,因此不能沿用过去 ICT 产业发展的模式。不过张董事长提到,台湾的健保制度是将来可以多加善用的医药资源,健保制度与电子健保卡已是相当完善的基础建设,此外,利用 ICT 设施提供一般人可负担的医疗科技服务,也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延伸阅读:演讲精华!诺贝尔奖得主谈 COVID-19、C 肝疫苗研发,莫德纳创办人讲创业甘苦谈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