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 會議登場:人工智慧新「風暴」 跨領域整合為關鍵

0

今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 (Bio Taiwan Committee, 簡稱 BTC)」於今 (5) 日上午假台北福華大飯店召開,以「創新科技、提升動能 、邁向生醫新世代」為主軸,有別於以往,今年擴大國內產業代表參與,為強化與全球產業接軌,邀請了國外業界代表與會,包含百進生技賴正光董事長、台美藥劑協會高龍榮會長、Illumina 林志宣博士及吉立亞醫藥 (Gilead) 楊台瑩副總裁等參與進行演說及與談;有鑒於台灣在資通訊產業的優勢,此次大會也邀請跨領域專家如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杜奕瑾創辦人、AppWorks 之初創投程九如合夥人等為本會增加更多不同角度的交流與建議。

開場時,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委員報告去年的施政成果,包含竹北生醫園區內的台大醫院已於今年二月開始動工,目前進度是12%;園區內的國際級特色醫療聚落,已透過衛福部協助,目前已有六家生技公司經評審推薦可進駐;南港生醫園區現在也陸續有廠商進駐中,另外也設立了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具有核心設備以及中研院的專家學者,讓進駐的新創團隊可分享專家的經驗和設備。法規的部分,今年一月已公布生技醫藥條例放寬高風險醫材,還有新興的醫療技術如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精準醫療等,不僅行政院已在今年五月指定可納入獎勵範圍,衛福部也已在今年七月提出相關法規之草案,還有CDE行政法人化也已進入立法院審查中。吳委員強調,新創產業和跨領域整合是台灣的機會,因此特別邀請業界、學界和醫界代表,彼此互相激盪,為台灣的生醫產業未來一起努力與貢獻。

曾為羅氏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現為育世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育民博士,提到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值醫療、以及個人化醫療將崛起,並提出五大趨勢:擴展當前的蛋白質技術平台、不斷創新(包含細胞療法、基因療法、核醣核酸 RNA、基因編輯以及幹細胞)、生物科技與其他高科技結合(如自動化、數值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速度是決勝關鍵、創新需要人才。

BioLegend 創辦人賴正光董事長表示,有感於新興科技是點燃生醫領域的創新引擎,他強調研發的重要性,指出許多大企業較重視短程目標,但他多年的觀察,生ˋ物科技的領域中,並不存在跳躍式的科技,都是長期的積累改進,才有現在的新興技術;他表示,台灣相當重視新藥研發,容易忽略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但其實精準醫療產業鏈是環環相扣的,呼籲台灣發展生醫產業時,也能重視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創辦人杜奕瑾指出,人工智慧為醫療產業帶來了新的「風暴」,而這正是台灣的機會,除了台灣是醫療界的冠軍,其實還有許多「隱形的世界冠軍」,例如:人工智慧軟體 AlphaGo 被後的研發團隊是台灣資工博士黃士傑,台灣的 ICT 產業也在全球佔有領先地位,而如何將跨領域的優勢互相整合,發揮 AI 在醫療領域的新價值,將是成功的關鍵。

現任 Illumina 商務拓展部 Associate Director 林志宣博士,以 Illumina 的成功為例,表示次世代定序技術對生技產業帶來重大的影響,其成本的下降也帶動其他技術如液態生物檢體 (liquid biopsy) 的應用,表示生技產業要發展成功,第一要點是資金,第二則是良好的事業夥伴,看準有市場區隔的領域來投入,並強調耐心的重要。

台美藥劑協會會長高龍榮博士指出,台灣生醫產業要發展須與國際連結,因為台灣市場小,若要拓展國外市場,可仿效韓國與美國大企業連結的做法,打進美國市場;針對台灣的潛能,高博士認為生物相似性藥品 (biosimilars) 大有可為,且台灣具有健保資料庫、是全球排名第二十的經濟體、也有良好的教育系統,或許可參考新加坡政府的做法,透過政策來吸引外資投入,讓這一領域能發展起來。

此外,AppWorks 之初創投程九如從投資育成事業的角度,探討台灣的生醫產業發展困境,他提出在大數據的時代下,形成「實驗場域」相當重要,可透過政府政策將人才與資金引入,並建議台灣醫療界須盡快數位化以及與網路結合,才有機會行銷全世界。

基因線上即將於年底舉辦實驗室晶片與微流體技術的國際研討會。(報名此會議可同時參加亞洲次世代定序臨床應用研討會)

基因線上即將於年底舉辦實驗室晶片與微流體技術的國際研討會。(報名此會議可同時參加亞洲次世代定序臨床應用研討會)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