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解藥真的近了嗎?3 專家解惑疫苗研發的上市之路!

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有效的疫苗將成為疫情之下的一線曙光。雖然全球製藥業如火如荼進行研發,試圖縮短原本所需 10 年開發時程至 1 – 2 年,迅速將疫苗送至需要的人手中;然而壓縮 COVID-19 疫苗開發時間是否會影響安全性?哪家藥廠是疫苗研發的領先者?疫苗量產上市又會遇到哪些問題?

《基因線上 GeneOnline》於 9 月 9 日主辦舉行「解藥真的近了嗎?疫苗研發的上市之路!」論壇,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協辦,聚焦 COVID-19 疫苗的相關議題,邀請台灣武田藥品醫藥事務部總監鄭晴之醫師、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李敏西研究員、賽諾菲巴斯德醫學處長葉庭瑜醫師,精闢解析製藥市場、研發、臨床試驗現況,以及 21 世紀應對流行傳染病的優勢。

疫苗製造 3 大注意點

台灣武田藥品鄭晴之處長以「人類與新興傳染病賽跑,在 21 世紀有什麼不一樣」為題指出,大部分疫苗是針對棘蛋白作為研發標的,透過接種三至四針才會有持久的免疫反應,其中疫苗佐劑主要來自細菌蛋白質或是帶正電荷,使人體免疫系統判定疫苗為外界威脅,讓免疫系統產生初級反應(primary response)與次級反應(secondary response)。

疫苗製作並不容易,不僅是一個疫苗從試驗到通過認證所需的開發資金,可與建造台灣第三航廈所需的資金匹敵,即便分離出病毒株/病原體,也不一定能成功製造出疫苗,因技術複雜且需長時間試驗。在未來疫苗製造上需要注意三點:一為疫苗應具備長期有效反應,二是不能出現 ADE 效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最後則是不要受其他冠狀病毒株的干擾。但隨著基因醫學的進步,研究人員能透過確知病毒的基因定序,減少臨床前期的研發、優化動物試驗流程,更精準化疫苗開發,與疾病治療方式的可能性。

鄭處長也點出,日前 AstraZeneca 的疫苗試驗因英國受試者出現特殊情形宣告暫緩,「以我做多年臨床試驗這麼多年,試驗暫緩每一兩年就會遇到一次相同狀況」她表示,「這是為了保護病人安全,所以通常會有安全委員會與定期關注數據,臨床試驗是一個保守也保護人類的架構」。

台灣武田藥品醫藥事務部總監鄭晴之醫師

鄭醫師表示,21 世紀人類對抗新興傳染病的優勢在於,人類對疫苗研發與病菌認知的提升,人類能透過多樣化試驗與研究迅速找出最有效且低風險的新冠肺炎疫苗。她更援引日前 9 個製藥企業 CEO,分別是 AstraZeneca、BioNTech、GlaxoSmithKline、Johnson & Johnson、Merck、Moderna、Novavax、Pfizer、Sanofi 宣示遵守新冠肺炎疫苗製造流程與誠信的一大核心概念:Unite to Stand with Science,揭示科技在未來疫苗研發上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國際上疫苗開發怎麼做?CEPI 大幅縮短上市時間

針對疫苗的全球發展與對台灣的影響,在 H5N1 與腸病毒疫苗開發深具經驗的國衛院李敏西研究員以「COVID-19 疫苗的全球發展及對台灣疫苗產業的影響」為題說明,疫苗研發過程傳統需要 10 至 15 年左右,但非常時期,人類不一定有這麼多時間等待,尤其是抵抗力孱弱的族群。

目前多企業採用防疫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的疫苗開發加速模式。相較過往疫苗需經過臨床前(合作夥伴挑選、動物試驗)、臨床第 1/2/3 期試驗,至後續的認證與量產上市,CEPI 開發的研發模式將臨床試驗,其中包含第 1 期的安全性試驗(Safety selection)、第 2 期的施打劑量試驗(dose selection)以及後續的法規認證結合在一起,使試驗更具彈性,縮短疫苗研發上市的時間。

CEPI 緣起於伊波拉病毒的大範圍爆發,全球防疫單位看見兩大危機。首先,現有機制,也就是疫苗、藥品的製造流程緩慢,難以有效克服即時的傳染病危機。另外,由於伊波拉病毒主要發生於非洲,製藥經濟效益偏低,藥品就算成功上市,患者也不一定有錢購買,大型藥廠多不願進行疫苗、藥品開發。於是,CEPI 從 2017 年開始鎖定不常見、大型藥廠較沒興趣的傳染病進行研發,同時也開發新型態的藥品製造、檢測流程,以應對傳播迅速的流行病。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李敏西研究員

另一方面,國際藥物法規主管機關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Medicine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CMRA)也早於 2020 年 3 月,與多國在新冠肺炎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達到共識,這也是多國能在疫情爆發期間讓疫苗迅速進入臨床的理由。其中,ICMRA 在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時也參考了 SARS 的過往經驗。SARS 研究指出,臨床前的動物試驗若要找到合適模型,可以透過基因序列比對各動物中 ACE2 與人類的相近程度,此次分析發現倉鼠、雪貂、小貓、猴子是較適合的動物模型。

相比直接接觸自然病毒,需注意部分疫苗可能會產生更嚴重併發症狀,這是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麻疹疫苗都曾出現的危險情況。李研究員說明,在可能造成 ADE 效應的狀況下,疫苗「若是產生 TH2 免疫反應就會產生不好的抗體,如果是走 TH1 就會產生許多中和抗體。而只要善用佐劑就能協助疫苗產生 TH1 免疫反應,這並不困難,因為時下有越來越多佐劑可以使用。」

最後,他對台灣政府提出短中長期建議。短期內,台灣應儘速招開疫苗專家委員會,目標在 6 個月內完成動物試驗,9 個月內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若試驗達標,應緊急採購達標的候選疫苗當做儲備疫苗,考慮是否在冬天疫情來臨前進行緊急接種。因儲備疫苗於短時間開發,效果不一定完善,他建議台灣補助生技企業與研究單位開發候選疫苗。長期來看,台灣可以設立 ABSL-3 核心設施,並每年評估研究,選定具商業潛能的候選疫苗,技轉給企業或成立新創公司進行前期臨床試驗。

疫苗研發往往無法用一己之力完成,每個地區對特定疾病的保護力也不斷變化,例如台灣腸病毒發生率隨著台灣人對腸病毒的免疫力增加而降低,為了確保腸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國衛院與台灣疾管署協助兩家技轉廠商到越南做腸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利用越南腸病毒發生率偏高的情形,跨國協作確保疫苗有效性。李研究員強調,「做疫苗不可能小確幸」,要做到現代化、國際化的疫苗不能躲在台灣。且台灣政府應注意,若台灣在疫苗上開發速度低、或無法在明年供應疫苗,將失去國人信任,但亦注意投資廠房的同時,因若受到跨國疫苗廠傾銷,最終可能適得其反。

非常時期,疫苗研發檢測與量產必須同時進行

從疫苗製造的藥廠出發,賽諾菲巴斯德葉庭瑜醫學處長以「跨國醫藥公司對於 COVID19 疫苗從研發到供應的評估與執行」為題解釋道,臨床前可能有 5,000 至 10,000 種疫苗,進到臨床試驗的可能只有 5 種,最後獲 FDA 等組織認可大約剩下 1 種。從資本的角度來看,一個藥品上市大概要 20 至 30 億美元,一個合格的疫苗要高達 28 至 37 億美金,能與兩棟台北 101 匹敵,可見疫苗、藥品製造過程艱辛。

葉處長也對 CEPI 流程做補充,過去疫苗會先製造少量足以應付人體試驗,直到快成功才會量產,但在非常時期,量產與檢測研發是必須同時進行的,為的就是避免疫苗在核准後無法即時普及施打。且在臨床試驗方面,第三、第四期試驗常會拉到前期一起執行,或是在量產後補足。不過需注意的是,疫苗加速上市勢必得犧牲部分的安全性。

賽諾菲巴斯德醫學處長葉庭瑜醫師

談到時下的疫苗開發現況,他以賽諾菲巴斯德的技術 Baculovirus recombinant vaccine approach 為例說明,該技術為跨企業的合作,由賽諾菲巴斯德提供抗原與平台,GSK 提供佐劑將疫苗拉到有保護力的抗原濃度。Baculovirus recombinant vaccine approach 還有兩大優勢,其一為該技術已經過核准,且就算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上失敗了,也能用來做流感疫苗。第二為疫苗不太受溫度、冷鏈(cold chain)影響,相比 mRNA 疫苗來得更具移動彈性,不會因為該地區缺乏冷鏈技術,降低疫苗施打的效益。

最後他指出,疫苗研發是一個消耗時間、資本且過程充滿變動性的研究,且依照目前的情勢來看,美國、歐盟、英國將獲得各大藥廠的第一波疫苗,台灣會不會在第二波取得都還不一定。因此他建議,台灣政府採取跨國家戰略,與他國協作促進疫苗開發與量產,與此同時保持優秀防疫策略,戴起口罩、注重動線管制(traffic control bundling),在對的時間、地點消毒洗手,才能站穩防線,保護彼此。

大範圍施打疫苗需要注意什麼

論壇最後,現場觀眾從日本對疫苗施打相對保守,過去也曾因觀念使 HPV(human papilloma virus)疫苗接種率偏低的角度,詢問 3 位專家如何看待若新冠肺炎疫苗開始普及施打後,可能遇到的挑戰。

葉醫師首先回應道,疫苗施打可能會造成生理上的病變,不過只是比例差別,可能是千萬分之一、萬分之一。且從疫苗生產廠的角色來看,無論是 AstraZeneca 還是賽諾菲巴斯德的製造標準都是一致的,並不會因為企業之別,而出現不同標準。鄭醫師則提到,日本其實是全球最早要求學童施打流感疫苗的國家,所以說日本於疫苗施打上保守不太準確。

不過許多民眾會擔心疫苗副作用,降低施打的意願,而這也是無法強迫的,就連 HPV 疫苗也有人會覺得可有可無。她指出,但 HPV 疫苗的效力是已經被證實的,不僅子宮頸癌發生率下降,在澳洲也觀察到,男性施打 HPV 疫苗後,子宮頸癌發生率也跟著下降的群體免疫現象。

最終,李研究員補充道,參考過往 H1N1 疫苗施打的經驗,在短時間大範圍施打疫苗,一定出現不良反應案例,但該案例需嚴格審查是否與疫苗相關,抑或是生活背景環境影響。若出現類似狀況,台灣有一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基金會可以協助判斷,並提供補償。而以上都是若大範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可以借鏡的經驗。

延伸閱讀:AstraZeneca 暫停新冠疫苗 2/3 期試驗之後?對其他疫苗開發的衝擊?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