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因編輯術無所不能,人類將扮演上帝之手?

0

CRISPR 的使用,考驗人性與智慧

基因編輯技術(genome editing)是一種可以在基因組上對 DNA 序列進行改造的遺傳操作技術。2013 年開始大放異彩的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由於其簡單與通用性,更替基因編輯技術帶來了突破性的大躍進,被大量用於重寫基因組和細胞,像是科學家的神奇編輯器,能在基因組內進行替換、修剪甚至加入新的基因,讓醫治或改善各種令人頭痛的遺傳疾病成為可能。基因編輯如同藥物的作用,亦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視為一種藥品進行管制,這項政策同時意味著 CRISPR/Cas9 也能如同藥品般應用於人體。如果基因工程繼續順利發展下去,未來聖經創世紀第一章「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可能真要被改寫成「人就照著自己的藍圖打造完美的人」。

延伸閱讀: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的新剪刀: Cpf1

科技特效藥的後遺症

但當疾病治療進步到試圖在基因修改的層次上,透過優生學的篩選與基因改造,基因編輯術讓預防醫學成為可能的同時,面臨許多傳統道德倫理上的爭議性,例如賦予父母可以決定或選取子女的基因組成,使個體在未出生前,他其潛在的遺傳疾病就能被排除,甚至透過基因編輯改變其他特徵如運動能力,智力等,達到原本可能要長時間演化才能達到的成果。更令人擔憂的是,經由基因科技改變人類的基因,使人類成為商品化的人,物化了本身的存在。

而基因真的有優劣之分嗎?舉例來說,統計指出 12 歲以上的美國民眾當中,約有 7.6% 罹患憂鬱症,今日的科學家已能辨識出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的 17 項基因變異。如果我們視憂鬱症為一種腦部精神疾病,基於優生學的概念,可能父母選擇從胚胎便篩選掉所有可能造成憂鬱症的基因,確保下一代能一生遠離精神疾病,而已出生的罹病者也可望透過基因科技來治療,恢復正常生活。那麼,上述高達 7% 罹患憂鬱症的人口,是否在未來都不會存在?如果這麼做,真的是「最好的安排」嗎?綜觀人類歷史,高創造力與精神失常被認為有關連,科學家牛頓曾經精神失常,藝術家梵谷飽受精神疾病所苦,美國總統林肯從年輕時便開始對抗憂鬱,若這些名人出生於未來,並能用 CRISPR 技術替換掉原本受損的基因,是否就從此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失去原先驚人的創造力與高智商,我們不得而知,大自然與生俱來的「平衡」設定,讓科學利器如同一把雙面刃。

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ncent_van_Gogh

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ncent_van_Gogh

此外,基因編輯技術也未必是治療疾病的萬靈丹。根據《Cell Reports》的一篇跨國共同研究指出,想以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愛滋病毒感染,或許在成功抑制病毒複製的同時,也可能加速病毒的突變並導致抗性產生。所以儘管 CRISPR/Cas9 的技術發展迅速,為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但目前這項技術在臨床上仍需要更多的驗證。

所以當人類可以主導自己的生命藍圖,擁有這麼大的權力,能不更加謹慎小心嗎?當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和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為考量時,許多領著美國國家衛生院 (NIH) 補助的科學家與企業卻被質疑著眼於自身利益,拿著國家資源試贏取專利,圖謀發展自己的商業利益。在資本主義的市場考量下,基因編輯技術難保被企業家當成是搖錢樹,屆時倫理與道德都可能被丟到一旁。因此基因科技要如何在一個人類能掌握的規範內充分發展,而不是浩劫?是需要被省思的。

延伸閱讀:基因工程的道德考驗 高峰會尋求未來之路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參考文獻:
1. http://time.com/4626571/crispr-gene-modification-evolution/
2.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6/08/human-gene-editing-pro-con-opinions/
3.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6/aug/01/scientists-discover-17-genetic-variations-that-raise-risk-of-depression
4. http://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16)30298-4
5. http://www.nature.com/news/first-robust-genetic-links-to-depression-emerge-1.17979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