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奖:谁的基因被淘汰?

0

西元1858年,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发表物竞天择说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认定自然环境的挑战会影响物种的演化,促使有用的表征和基因被保留,不适用的表征和基因被淘汰,进而衍生新的物种。约135年后,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学生Wendy Northcutt成立达尔文奖 (Darwin Awards),用以记录和表扬自我牺牲以加速天择过程并淘汰人类不适用基因的个人,对于人类演化有贡献,其颁奖原则完整承续达尔文对演化和天择的种种理论,是一个带有黑色幽默的奖项。

什么是达尔文奖?

达尔文奖没有奖金或奖状,仅将获奖人士的事蹟记录于达尔文奖官方网站;而该网站目前每月平均有高达七万人次的点阅率。达尔文奖的颁奖原则非常简单:
一、获奖人士必须因获奖行为而无法将其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如死亡或去势/不孕,以符合淘汰不适用基因
的天择理论。
二、获奖人必须成年并有完整的行为和判断能力,且获奖行为必须自发且主动进行,以确保其获奖行为是由
自主思考和决策等内在能力所引发,而非知识不足。
所有获奖行为均经过[严格的查证]以确认属实,而近年获奖的人士包含:
2010年:为庆祝跨年,于充斥鳄鱼和河马的南非Limpopo河下水三次的27岁泳将,最后被鳄鱼吞噬。
2012年:在不小心喝到朋友放在洗手台旁的去渍用汽油后,立即吐在地上并点菸安抚情绪的43岁美国工
人。
2014年:在非洲肯尼亚与生性凶猛的非洲象自拍,并频频抚摸大象脸颊的两位观光客。

而台湾获奖者有:
2001年:屏东一名23岁男子在水沟中倒下毒药毒鱼后捕食来吃,历经三天的腹泻和呕吐后身亡。
2004年:嘉义两名大学生因争风吃醋,而在酒后进行“公鹿斗角”,骑着机车以时速80公里对撞,二人当
场死亡,女主角表示对两人都没兴趣。

Darwin

延伸阅读:解读与生俱来的暴力基因

达尔文奖的遗传意义

达尔文奖的事蹟有如现代版的警世文集,在令人咋舌之余,其实富有警告意味,也有助于宣导现代遗传和演化的学术理论。不过最近有遗传学家深入分析历年获奖人士的背景,发现高达88.7%为男性,且行为上不乏许多共同特征。研究团队认为,达尔文奖得主多数应该带有“行事冲动”相关的基因,而这在过去的确帮助人类达成许多伟大的成就,像是火的应用、神农尝百草、电的发现等等。但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耐心吸收现有知识并学以致用反而是比较稳当的作法,“行事冲动”带来的大起大落可能已经不被大环境所接收,或许这些基因也必须因此开始承受无情的演化压力。

延伸阅读:聪明基因? 长寿基因?

探索园地
1. 达尔文奖官方网站:
http://www.darwinawards.com/
2. 达尔文奖背后的演化意义之分析与研究:
Lendrem BA et al. BMJ 2014; 349:g7094. doi: 10.1136/bmj.g7094.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4%E7%88%BE%E6%96%87%E7%8D%8E

图片来源:
http://www.funnyjunk.com/comment/anonymous/content/5713912/-5/1/confidence/20/1/des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Darwin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