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憂鬱症治療回顧,從前額葉腦白質切割術到新興迷幻藥療法

0

「心中的憂鬱就像一隻黑狗,一有機會就會咬住我不放。」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曾比喻心中的鬱悶感就如一隻黑狗,一直都沒法逃脫牠的爪子。此後,「黑狗」就變成了憂鬱症(depression)的代名詞- 它黑暗、它對你窮追猛打、它讓人墮入深淵。但隨著對精神病學的了解及各種療法的發明,或許,人們可以試著和這隻黑狗共存。

在研發出第一款治療憂鬱症的藥前,人們對付憂鬱症,曾經用過外科手術,嘗試和黑狗「切割」。隨著科學進步,合成藥的誕生,科學家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最近更加入「迷幻藥」作治療,嘗試和憂鬱症共存,把黑狗馴服。

精彩回顧:禁忌物質到精神解方?「迷幻熱」開創精神疾病新治療模式

切割憂鬱:前額葉腦白質切除

約在18世紀左右,科學家發明出「腦白質切斷術」(lobotomy),即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這個手術可以減低動物的驚嚇反應及攻擊行為,因此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項手術同樣可以用在治療精神疾病。及後,葡萄牙精神病學家兼神經外科醫師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António Egas Moniz)「改良」這個手術- 向腦前額葉注射酒精來破壞大腦組織,這項手術在當時被濫用於不同的精神病治療中,也包括憂鬱症。

然而,在人人急著和憂鬱症切割、斷絕往來時,第一代的精神藥品悄然降臨。

尋找馴服憂鬱症的可能精神藥品誕生及改良

在上世紀 50 年代中,有不少的病人在接受手術後狀況變得更差,令科學界開始對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的成效起疑;同時,隨著合成藥的誕生,第一代的精神病藥物亦成功研發。

伊米帕明 (imipramine) 是其中一支第一代精神病藥物,主要用於抗憂鬱症。這是第一支三環的抗憂鬱藥。伊米帕明的成份包括了氯丙嗪(thorazine)和鋰(lithium)。科學家認為,三環的抗憂鬱藥透過提升甲基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及血清素 (serotonin) 兩種神經傳送物質(neurotransmitter),和阻斷另一種神經傳送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以平衡大腦中的神經傳送物質的濃度,改善憂鬱。伊米帕明被製造出來後,接受藥物試驗的長期憂鬱症病人的病情皆有改善,包括開始重拾生活的動力及希望。

伊米帕明的誕生奠定了精神藥品的基礎,它的成功也為醫師及科學家們看到更多治療憂鬱症的可能性,積極尋找更多可能性,嘗試馴服這隻黑狗。

在伊米帕明後,有很多不同的精神病藥被研發出來,但都沒法完全地「馴服」憂鬱症。沒法馴服,科學家們就另尋出路,嘗試和它共存。

與憂鬱症共存迷幻藥輔助治療

時至今日,除了合成藥外,一些曾經被視為禁忌的成分,如「迷幻藥」(psychedelic)也成為了開發精神病藥物的新方向。目前研究治療精神疾病的迷幻藥包括:裸蓋菇素(psilocybin)、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MDMA (俗稱搖頭丸) 和 Ketamine等。

著名學術期刊 JAMA 精神病學中曾刊登一份有關使用裸蓋菇素輔助療法 (psilocybin-assisted therapy)的臨床實驗,實驗對象為隨機抽出的憂鬱症患者,試驗目的為裸蓋菇素輔助療法對憂鬱症病患是否有具有影響。結果顯示裸蓋菇素輔助療法在治療憂鬱症上具有相當的成效。另外,除了裸蓋菇素外,一項發布在 Nature 期刊上關於 MDMA  輔助療法的臨床實驗顯示,治療嚴重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試驗組相較於安慰劑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且具安全性。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比較裸蓋菇素及現有的療法在治療憂鬱症上的效果,卻欠缺有力的數據證明。例如,一項臨床研究比較裸蓋菇素及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一種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在中度至重度憂鬱症病身上的效果;其中一個衡量參考為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 Report(QIDS-SR)上的評分。QIDS-SR 的分數愈高,代表有更嚴重的憂鬱症狀。透過比較使用裸蓋菇素或艾司西酞普蘭的病人的評分,發現兩者在分數上差異不大。

總括而言,這些曾被視為禁忌的「迷幻藥」雖然有些仍在研發中,但已顯示出它們具有發展成治療憂鬱症的潛力。曾經,人們對憂鬱症避而不談,視為禁忌。如今,那些曾被視為「禁忌物質」的迷幻藥,或者可以馴服這隻曾折磨過不少人的黑狗。

延伸閱讀:是毒是藥?「迷幻藥」闖入精神疾病治療市場,新創接連 IPO

參考資料:
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reud-fluoxetine/201911/the-five-most-influential-psychiatric-drugs-all-time
2.http://www.ktgh.com.tw/Medicament_tbDrug_Look.asp?CatID=124&ModuleType=Y&NewsID=1521&Ordid=23227
3.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back-to-the-future-psychedelic-drugs-in-psychiatry-202106222508#:~:text=A%202021%20study%20in%20JAMA,Journal%20of%20Medicine%20showed%20that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336-
5.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2994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643046/
7. https://www.rxlist.com/tricyclic_antidepressants_tcas/drug-class.htm
8.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5629160
9. https://www.narlabs.org.tw/xcscience/cont?xsmsid=0I148638629329404252&sid=0J073329643350075581
10.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14382
11.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5033046

撰稿者:Pence Au 區婉萍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