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歐洲如何重塑醫療保健系統?

0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促使醫藥產業的變革,在全球公共衛生基礎建設有重大缺陷之時,加速利害關係人間的研究與對話。近期,路透社(Reuters)所舉辦之《Pharma 2021》中,集結醫療保健領域的先進們討論各項創新、政策以及基礎建設。

第一場會議討論集邀專家們淺談歐洲醫療保健生態的未來,與會貴賓包括:

  1. Nathalie Moll,歐盟製藥工業聯合研發委員會(European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nd Associations)主席
  2. Jo De Cock ,INAMI(Institut national d’assurance maladie-invalidité)前任行政長官
  3. Meindert Boysen,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協理
  4. Iskra Reic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執行副總裁

大疫之下的反思

與會者對共同建構未來醫療保健的基礎建設持以樂觀態度,也將詳述大疫之下所思所省。

阿斯特捷利康 Iskra Reic 副總裁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面對傳染病突然爆發的準備不足。全球醫療保健所受的衝擊危機不僅危急染疫者,和依賴醫療系統的慢性病患者,也影響到政府部門間的合作關係、學術界與產業界。Iskra Reic 希望這次危機有助於構築出一個具有良好適應力及永續性的醫療保健生態,未來有新的危機到來時便能處之泰然。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執行副總裁 Iskra Reic

Jo De Cock 總結出各地對付新冠肺炎餘波的 4 個關鍵:

  1. 事前準備:使醫療保健系統得以應對緊急情況
  2. 政府政策:如何因應、篩檢、管理檢測能力與疫苗發展
  3. 合作關係:全民同心才能迎刃而解每個挑戰
  4. 彈性:法規監理單位保持彈性機制,快速利用數位醫療的方式解決困境
INAMI(Institut national d’assurance maladie-invalidité)前任行政長官 Jo De Cock

此外,Meindert Boysen 協理也談到在疫情推波助瀾下,以往步調緩慢的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簡稱 HTA)公司也加速工作流程和發展。這有助於劃分優先事項、分解資訊隔閡並推動合作創新。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模式是關鍵

歐盟製藥工業聯合研發委員會 Nathalie Moll 主席也提到疫情是如何使個體價值、公共衛生、疫苗研發、篩檢檢測、數位醫療被重視 ,並讓全球共思解決之道。

當問及如何確保合作關係能長期繼續,Iskra Reic 提及從 12 國家因應新冠肺炎的行動中,學到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簡稱PPP或PPP模式)就是一解方。如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透過參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和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來建立其醫療保健基礎建設的適應性與持續性。

 Jo De Cock 指出數據管理十分關鍵。醫療保健系統在定期更新數據、系統資料之後,將會變得更結果導向與擁有更強的適應力。他同時提到,如 International Horizon Scanning Initiative (簡稱IHSI)這類的平台,往後的創新便能有數據支持,進而優化產品,並能指出知識落差和鞏固合作。

聚焦在真實世界數據

Meindert Boysen 主張藥廠應投資在真實世界數據,並順應監管政策和產品行銷。監管性質的醫療科技評估單位正研究制定新的授權政策,以促進早期合作與產品研發。

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協理 Meindert Boysen

為因應如何杜絕假消息,及如何在健康照護專業人員與病人間豎立信任,Nathalie Moll 盼在疫情之後,民眾仍能持續關注醫療保健政策和疫苗發展訊息。她表示,新冠肺炎顯示出共享健康數據的價值。從藥廠的觀點出發,將醫療保健生態重塑為結果導向,並著重在病人需求是必要的,透過藥廠間的合作關係來參與病人的護理過程,而非僅限於製造出藥品。

歐盟製藥工業聯合研發委員會(European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nd Associations)主席 Nathalie Moll

Iskra Reic 提出新冠肺炎扭轉藥廠利益考量的觀點,轉而成以客戶與患者為優先。這項變革可以改善診斷的正確性、篩檢、早期症狀管理、慢性病治療等等,不僅使患者受益,也使醫療保健預算花得有價值。此外,科技日新月異使精準醫學成為可能,而這更需要製藥公司將焦點放在患者身上。

話鋒轉到未來的優先順序、數據落差及數位療法,Jo De Cock 提到能建立與買主間信任的重要因素:可負擔性、數據解釋、證據。自疫情刺激歐洲監管體系全面修訂與推動創新以來,Nathalie Moll 便對未來能擁有強壯的醫療保健系統懷有希望。

Meindert Boysen 以英國為例,該國中央化的醫療保健系統,以及產、學界緊密的研究合作,皆是促進正向轉變的重要推手。Iskra Reic 評論道,疫情有助於推動慢性患者指引的制定,也能刺激創新,並迫使政策制定者勢必要將醫療保健視為國有資產,在這之下,需要來自各方各界的投資與洞察先機的合作關係。

作者:Sahana Shankar
編譯:Lauren Kao

延伸閱讀:英國《金融時報》全球醫藥生技年度盛會,專家熱議後疫情時代的疫苗走向!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