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医药生技年度盛会,专家热议后疫情时代的疫苗走向!

0

新冠疫情是推动疫苗创新突破、研发规模等各方面的破坏性推力。过去 2 年间不论在疫苗的基础研究、核准动态、以及市场接受度上都大幅跃进。

近期由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主办全球医药生技线上会议(GLOBAL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其中“疫苗的未来(Future of Vaccines)”论坛,邀请全球生医领域界重量级意见领袖参与,基因线上为亚洲唯一 Supporting Partners,独家带给读者来自产业研发端、创投、市场分析等领域专家,探讨新兴疫苗与监管核准共同进步的经验,以及疫后时代将如何改变疫苗研发进程的第一手报导。

论坛由勤业众信(Deloitte)全球生命科学与健康照护产业负责人 Greg Reh 博士主持,与会专家则有葛兰素史克(GSK)美国疫苗部门 Judy Stewart 资深副总裁、Flagship Pioneering 共同创办人 Lovisa Afzelius 博士、VBI Vaccines 营业长 Nell Beattie 博士、Airfinity 共同创办人及执行长 Rasmus Bech Hansen 博士。

更多 Financial Times 一手会议报导!中国百济神州执行长谈中国生技制药趋势

新冠疫苗研发经验强化制药产业

当论及后疫情时代如何对医药产业带来长远影响,与会专家都表现乐观态度。GSK 资深副总裁 Stewart 提到,疫苗加速研发、上市过程促成公部门及私人机构大量合作,民众也愈加重视预防医学在对抗疫病的关键角色。 

知名生技创投 Flagship Pioneering 共同创办人 Afzelius 博士指出,新冠疫情展现了科学创新的影响力,她期待此次经验会革命性颠覆制药产业的研发进程,将来更勇于发展新兴医药科技。以 mRNA 疫苗的例子来说,未来可以用来预防及治疗新的疾病领域。Afzelius 博士特别强调,面对全球性的传染病控制,格外需要数位科技的基础设施介入。

另外,Airfinity 执行长 Hansen 博士点出,新冠疫苗的研发经验已经为医药产业打好坚实基础,将来当新兴疾病出现时可以更有效应对。广大疫苗需求已突破产业界及消费者在疫情前对医药市场的默认,政府也在公卫防治上投注大量资金,2021 年疫苗产业总收入约为 600 亿美金,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1,000 亿美元。

基因线上国际版:细胞及基因治疗的商业化模式关键?

后疫情时代能随时应对紧急疫苗开发?  

接着与会者讨论到新冠疫苗发展策略,能如何帮助医药产业应对未来的大型传染病。Stewart 资深副总裁说道,若要延续这股动能,需要从多面向维系政府及民间机构的合作关系,他以 GSK 的经验为例,为了共享与疫苗相关的医疗数据,GSK 和 CureVac、Sanofi、许多政府单位都有签订合作关系。

面对将来未知的全球性传染病,Beattie 博士认为医药产业需要保持随时总动员(all-hands-on-deck)的机动性,不论在疫苗运送、施打等流程上更加优化,此外疫苗也需要更能因应变种病毒株,以提供广泛保护力。

Afzelius 博士预期,新冠大流行会延续一段时间,若能建立完善缜密的准备,对于缓解疫情扩散帮助相当大。此次经验鼓励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防堵病毒策略,着重早期预测、防止传染、有效治疗等层面;如同国家投资军事设备一样。

除了企业间的结盟力量,Hansen 博士也肯定 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扮演集中分配国际疫苗的角色。但未来这套系统未来仍需持续改良,包含资讯透明化、更多协作参与、以及各政府自主决定疫苗接种计划的弹性空间。针对全球目前 300 多个候选疫苗进行比较研究也很关键,少数成功案例能作为将来疫苗研发策略的重要参考。

疫苗未来的创新走向?

过去疫苗多用于施打幼童、老年等易感族群,针对这点,Beattie 博士认为规划完善的成人疫苗的时机点已成熟,成年人也必须如同儿童一样定期接受疫苗接种。因此,疫苗制造商必须调整过往的研发进程,纳入更广泛的病毒种类,以及设计因应变种病毒的追加施打计画,此外,能同时抗多种病毒感染(如 SARS、MERS、SARS-CoV-2 等)的多价疫苗也是可能的发展方向。

Hansen 博士表示,制药产业已经逐步累积足够的基础研究与研发能力,但是疫苗分配机制并不公平。未来将需要投注经费,用于执行全球地域变异性、高危险族群等大型研究,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投资。

后疫情时代的制药产业新气象?

论坛中各专家皆认同未来疫苗的生产规模将能因应疾病特性,弹性放大或缩小生产量能。Afzelius 博士认为历经此次新冠疫情后,将来生技医药业可以在诊断试剂与疫苗开发、变种病毒分析方面都反应更快。

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切入,Hansen 博士指出新冠疫情的代价相当高昂,全球约消耗 1 万美金才累积现今难得的研发成果。接下来药厂不要急于缩小生产规模;保持现阶段生产技术、专注生产可能需要但不紧急的疫苗是重要战略。

Stewart 资深副总同意上述 Hansen 博士观点,他认为药厂随时部署 2-3 种疫苗研发选项是可行的方式,并且建立灵活变动的系统因应需求调整是关键。面对仍未知的疾病发展,需确保疫苗的持久性、可变性、及预测能力。

“疫苗”可贡献的远超过预防新冠

Beattie 博士肯定此次疫情已建立大众透过疫苗预防疾病的接受度,未来在其他疾病领域,例如 B 型肝炎,医疗系统应加强疾病预防,而不是着重末端的疾病治疗。

从医疗成本的角度来看,广泛施打疫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药支出,不论对付新冠疫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都是重要的公卫防治策略。

作者:Sahana Shankar
编译:Kathy Huang

GLOBAL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 仍可报名注册,欲观看会议实况录影,基因线上提供独家优惠注册方案,有兴趣的读者请来信至: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延伸阅读:BIO Digital 2021 焦点:疫苗生产热潮快过?将成为稳健的医药产业?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