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如何影响全球生科产业趋势与发展?

0

2020 亚洲生技大会(BIO Asia-Taiwan)以亚洲生技论坛为开场,邀请近 100 名专家讲者分享,基因线上也整理第一场专题“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演讲亮点。

全球生物产业概况与政策及战略

全球 BIO 国际事务执行副总裁 Joseph Damond 分享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发展概况,以及疫情如何影响生技产业,以及台湾在亚洲地区所扮演的角色。

全球约 3000 家新兴生物制药公司(emerging biopharma, EBP),其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的 65%。在 2018 年上市的新药,由 EMP 研发的占42%。另外,基因与细胞疗法相关临床试验数量在 2017 年为 572 件,2018年增加为724 件,增加快 30%。

在 COVID-19 冲击之下,目前有超过七成的 COVID-19 医药产品(治疗、抗病毒、疫苗)来自于小公司。全球供应链转向国内生产自足;疫苗和药物的药物审查进度,跨国合作帮助人民取得,智慧财产权授权与使用,监管机关审查效率。另外,后疫情时代,医疗照护系统会承受更多压力。如何结合新科技治疗疾病,还有基因治疗的道德议题也是生技产业要谨慎的地方。

另外,目前台湾和新加坡在亚洲地区在生技投资市场中是领头羊的角色,许多新的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二个国家临床试验数量占了亚洲国家的 6 成,使得台湾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技投资环境。

生技科技的资金吸引力!

BioCentury 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 David Flores 分享“今日生技科技的资金吸引力”。首先,他提到全球生技产业在 2018 年的募资总金额达到 690 亿美元,达到最高峰。至 2020 年六月中,今年募资缺 207 亿美元即可追上 2018 年的最高值。

在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之间,全球共有 182 件生技 A 轮融,募资超过 3000 万的有 54 件。其中,神经领域有 18 件、基因编辑及细胞治疗有 12 件(7 件与神经科学有关)、肿瘤生物及免疫疗法有 12 件为热门投资主题。生技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共有 81 件,募资超过 2 亿的有 54 家公司,其中,有 7 家是临床前研究(preclinical)公司,1 家是人体临床试验阶段(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若以领域来看,小分子标靶治疗有 5 件、次世代抗体有 5 件,基因编辑及细胞治疗有 4 件、基因体有 3 件、免疫及肿瘤有 2 件。肿瘤生物及免疫疗法 12 件为热门主题。

在 COVID-19 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型态之后,生技产业也有了以下特殊变化:增加许多临床数据、延长现金生命周期(Cash Runway)、建立杰出的跨国团队、稳固且验证伙伴关系、建立新的投资网络、找寻新的投资资产、创造可见度、建立信任感。

个人化医疗的愿景:罕病新药 Milasen

在美国就有将近 3000 万的罕见疾病的病患,却没有适合的特异性疗法,尽管新一代的基因检测技术正在逐渐进步,种类众多的疾病以及有限的患者数量却成为药物开发的一大阻碍。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学系首席研究员兼主治医师 Timothy Yu 教授和他的团队分享他们合理设计、检测和制造出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这种罕见疾病药物 milasen 的过程,帮助更多的罕见疾病药物开发者能够参考这个流程,完成临床应用。

在 milasen 临床试验中,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并在癫痫改善的数据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刚开始时患者每日有 15~30 次癫痫发作,每次发作持续 1~2 分钟。在临床研究期间,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至每日 0~20 次,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缩短至不到 1 分钟。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在短短 3 个月内得到 FDA 核准。

借由此成功经验,他们也提供一个研究者研究罕见疾病平台,借由蒐集治疗和科学的数据,验证基因标靶,可以使企业与临床更好的针对罕见疾病做药物开发。

模拟人类疾病的类器官(organoids)

Hubrecht 研究所的 Hans Clevers 教授首先提到,人类史上第一个个人化医疗案例是一位六十岁被细菌感染的病人,他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而进行细菌抗生素筛检,而接受后续治疗。

类器官(organoids)起源于这种抗生素治疗细菌模型的概念。类器官主要由干细胞产生。Clevers 教授指出,目前肠道的部分是人体中拥有最多干细胞的位置。肠道的干细胞会产生子细胞,在持续分化成各种细胞,在肠道受损时,干细胞分化成特定细胞来修复伤口。另外,他们在猪的模型中,观察干细胞是如何形成微型肠道细胞(mini-gut)类器官,这种类器官可望移植到发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病人肠胃中,贴附在肠道上,并且一起生长,达到治疗的效果。

许多干细胞可以成长成类器官,因此可以建立一个肿瘤的类器官生物数据库来进行个人化医疗。例如,从制造、方法、应用、培养基等四个面向建立肿瘤类器官,来协助开发新药、临床试验、副作用筛检。

法规松绑、临床试验数位化降低新药开发风险

尽管 COVID-19 造成全球人类必须抱持社交距离,自我隔离,但是全球卫生主管机关却在这次疫情中展现比过去更佳的合作表现。Amgen 全球法规事务与战略资深副总裁 Steven Galson 分享其监管经验和临床试验资讯,以及对于法规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来和生技产业一起对抗疫情。

有一些法规要求暂时性的松绑或是解除,这对于受到疫情影响的病人是非常有帮助的。法规允许新的方式,像是远距医疗(Telemedicine)、远端监控临床试验(remote monitoring)、文件电子化签署 (eSignatures),来执行或是掌控临床试验和传送药物,并利用数位装置来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使得协调者有效率地做出决定。进而帮助病人和医疗人员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全球制药产业概况与未来走向

IQVIA 全球药物战略部门副总裁 Graham Lewis 在一开始提到,COVID-19 爆发之前,制药产业早已经笼罩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研发和销货成本(COGS)持续增长超过净收入,造成回报逐渐被侵蚀。这次的新冠疫情爆发,对生技制药的商业化带来非常巨大的威胁,原本应该进行的临床试验受到延误而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如此趋势之下大药厂将开始收购较为脆弱的公司,大型制药公司需要更多资产来进行药物开发,但由于产品上市的推迟进而加剧了资金的需求。

目前市场的压力和限制可能会持续到 2021 年下半年药物和有效疫苗正式问世问世后才完全消除,在这之前保持社交距离仍然是防疫的主要方式。另外,因研究主力放在 COVID-19 上,将使许多疾病药物的研究暂缓,例如各国都在竞逐的癌症领域,其研发的时间压力也将会减轻。在接下来到 2022 的几年间,欧洲和美国的制药产业将几乎零成长,而其他 BRIC 的国家如印度则可能在 2022 年进入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系,俄国则将会打败韩国成为世界第 12 大经济体。

然而,在医药研究资源是否应重新分配也是重要的议题。中枢神经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相较于癌症,死亡率相等,盛行率、生活品质甚至皆高于癌症,但分配到的研究资源却只占所有疾病中的 13%,相较癌症研究占 37%,少了很多。在现今癌症制药逐渐商业化的情形之下,这样的数据很值得去思考,是否应重新分配适当的研究资源。

总结来说,制药产业的当务之急,包括除去旧有思维重新评估整体策略,也应以支持医疗体系作为原则,此外加速数位转型,将经济模型置于可持续基础上,并加强自身竞争力,最后重新审视大方向是否正确,将会是疫情之下十分重要的事情。

延伸阅读:诺贝尔奖得主本庶佑教授谈癌症免疫疗法未来关键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