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控制會改變腸道菌相,這跟減重有關係嗎?

0

低卡飲食相當受歡迎,且在減重上能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嚴格的熱量限制影響人體的不只體重,也會帶來生理、免疫反應、代謝與腸道健康的劇烈反應。

近期關於人體腸道廣大微生物群的研究皆指出,微生物在調節人類健康方面扮演要角,以至於有些人將腸道稱之為「第二個腦」。維持微生物健康平衡對代謝、心理健康、對疾病的免疫反應,與藥物反應都非常重要。

低卡飲食影響腸道微生物菌相

最近發布在《Nature》的一項研究中,探討低卡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研究中,停經後有肥胖或過重的婦女將執行 12 週的低卡流質飲食,而後再進行 4 週的恢復期,並與正常飲食的婦女比較。一如預期,低卡飲食減輕受試者 13% 的體重。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與柏林醫學院(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的科學家們觀察低卡飲食與正常飲食組中,二者腸道微生物組成與活動的差異。結果發現低卡飲食組的腸道菌總量降低,且腸道菌組成略有改變,因為低卡飲食造成分解肝醣的細菌增加,而利用植物多醣的細菌減少。

腸道菌移植,困難梭狀桿菌是減重關鍵?

若將受試者在執行低卡飲食前(下稱 Pre-diet)與執行後(下稱 Post-diet)的腸道微生物,分別移植到正常飲食且無菌的小鼠上,相比前者,擁有 Post-Diet 腸道菌的小鼠,所減輕的體重較多。這樣的結果顯示,腸道微生物組成的改變跟減重有相關聯。

在對以上兩種小鼠的腸道微生物進行定序之後,在擁有 Post-diet 腸道菌的小鼠中發現一種會引起發炎與結腸癌的病原菌——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數量增加。

眾所周知,困難梭狀桿菌可以代謝脂肪,且該菌數量越多,越有可能引起發炎與腹瀉。然而,這批擁有 Post-diet 腸道菌的小鼠,腸道困難梭狀桿菌的濃度雖高,卻沒有出現明顯的發炎現象,這顯示困難梭狀桿菌在代謝脂肪上大有影響。

微生物應用在減重上還言之過早

儘管這的確是有趣的發現,但作者對於結論仍持保留態度。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微生物與免疫學副教授,同時也是本次研究發布的共同作者  Peter Turnbaugh 博士說道:「簡單來說,我們絕對不鼓勵使用困難梭狀桿菌作為一個新的減重方法。光是在生物學上就有很多待解之謎。」釐清長期熱量赤字的影響,及困難梭狀桿菌濃度與發炎反應的關係,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這項研究顯示,不僅只熱量管理能影響減重,腸道微生物也能為體重帶來增減。未來將著眼在哪一個腸道菌種才是真正主導減重,並期望能應用在臨床上,透過置換腸道菌來幫助患者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

原文:Sahana Shankar

編譯:Lauren Kao

延伸閱讀:對付更年期肥胖,阿茲海默症藥物可促進脂肪代謝?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663-4
  2. https://www.geneonline.com/caloric-restriction-works-beyond-weight-loss-alters-gut-microbiome/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