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再生医疗领头羊?日本 iPS 细胞治疗现况及产业链结的关键策略

0

日本在再生医疗领域属于亚洲的先进国:2012 年,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因 iPS 细胞研究,获颁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14 年日本学者更完成全球首个 iPS 细胞视网膜移植案例,可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部病变。

11 月 11 日,由财团法人台湾医界联盟基金会等主办“日本再生医疗学研发展与关键制程跨域整合策略”国际会议,邀请日本讲者分享日本再生医学产业与制度发展趋势,来自台、日与会专家对于再生医疗的产业价值链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开场邀请多位贵宾致词,其中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星野光明首席副代表致词表示,日本和台湾的公司已透过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建立活跃的合作体系,这也将对难治性疾病有所助益。

神经退化性疾病的 iPS 细胞治疗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系的冈野荣之教授,同时是日本再生医疗学会(JSRM)理事长,分享日本再生医学及 iPS 细胞治疗的技术进展。冈野教授首先介绍其研究团队建立 iPS 细胞治疗神经退化疾病的实验模型,主要可以分为黄斑部病变、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的细胞疗法,以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性疾病的药物开发平台。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系冈野荣之教授

在神经退化性疾病的研究进程上,2002 年冈野教授的团队在小鼠模型中以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治疗脊髓损伤(SCI)小鼠,该团队 2005 年也研发出可移植到人体的胎儿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灵长类动物,并随后启动临床试验。今年更完成全球首例以 iPS 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研究成果发布于《Regenerative Therapy》。

他们也开发以 iPS 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患者为下运动神经元(LMN)缺损所致,相较传统培养运动神经元技术,他们改良的 iPS 诱导模型能将细胞培养时间从近 50 天缩短 1/3。

日本目前运用 iPS 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主要疾病范畴为退化性疾病(如软骨磨损、视网膜色素病变、黄斑部病变)、神经性疾病(如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以及癌症免疫治疗。 

日本再生医疗:产业、学术、临床的黄金三角

日本创新再生医疗论坛(Forum for Innovative Regenerative Medicine, FIRM)委员会主席森由纪夫,则从产业链结及法规制度的角度,分析日本再生医疗走向及跨域合作的关键。

日本创新再生医疗论坛(FIRM)委员会主席森由纪夫视讯演讲

森由主席提及日本创新再生医疗论坛目前 214 个会员企业中,约有 20% 属于再生医疗的生技制药公司。日本推动再生医疗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将学界技术移转的治疗推动上市、纳入健保给付,并透过相关学会组织教育推广,使先进疗法普及化。

而再生医疗产业化面临 2 方面挑战:法规及制程条件。首先,法规层面关系到制药与医疗器材法案(Act o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日本目前核准 14 项细胞或基因治疗产品,7 项由日本生技公司开发, 7 项为国际药厂的产品。细胞疗法的来源以自体细胞为主,疾病领域则着重罕见疾病,并且一些罕病案例采先核准、再追加认证途径。

其次,制程条件的课题在于,细胞保存有相当严格的时效及温度限制,因此细胞制备与物流、临床单位的紧密结合特别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森由主席认为以技术移转发展台湾本土的细胞治疗产业链才是长远之道。

产业界与学术单位的关系也扮演制程改良的重要角色,因为许多企业从学界取得技术移转,但因缺乏研发经验、没有足够基础研究的临床数据,这会导致产业界在制程优化上能着力的有限。此外,治疗前判断介入的适应症,以及预后追踪都需要学界的基础研究支援,若产业能与学界建立紧密关系,企业也能透过反向转译研究(reverse translational research)回馈学术进展。

基因线上国际版:细胞及基因治疗的商业化模式关键?

台湾的再生医疗产业未来? 

综合讨论部分,与会专家比较台、日在细胞治疗的商业模式走向。

森由主席分享日本健保制度的定价模式,举例而言,烧烫伤患者细胞治疗一人给付 1,000 万日币、角膜治疗 900 万,定价仍偏高。若要降低生产成本,透过导入自动化生产、发展异体细胞(allogenic)量产技术、与 CDMO 形成稳固产业链,都是可行的策略。

另一方面,冈野教授也提醒再生治疗势必有“无法降低的成本”,因其开发成本高、适用族群少,且患者不定期接受治疗;个人化医疗及特殊专利流程技术核心,都是难以忽略的产品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细胞疗法固然能以量制价,但合理定价仍须在产业界、患者及给付方之间持续寻求共识。

延伸阅读:全球再生医疗正热!台湾细胞治疗产业的优势与挑战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