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日,2024 亚洲生技大会(BIO Asia-Taiwan 2024)系列论坛中的三场创新科技论坛,分别针对 mRNA 于疫后时代的新治疗模态发展前景,生物制剂制造开发不可忽视的药品化学制造与管制(CMC),以及从实验室创新成果走入临床开发、最终嘉惠患者的转译医学,为与会听众带来相关领域的重要趋势与实务经验分享;同日,也邀请到本届杰出生技产业奖得奖厂商,于论坛中轮番介绍公司的发展策略、技术亮点与最新进展。
疫后的治疗新模组:mRNA 疗法与基因疗法,开启个人化医疗时代
论坛六(Session 6)“mRNA 与新疗法模态”中,针对这项在 COVID-19 疫情期间崛起的新技术,邀请到日本国家生物医学创新、健康与营养研究所(NIBIOHN)理事长中村祐辅(Yusuke Nakamura),分享可针对每位患者设计、靶向肿瘤新生抗原的 mRNA 癌症疫苗,期待借此突破免疫疗法困境;前诺华(Novartis)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兼医学长、现任 Syncona 管理合伙人蔡正华(John Tsai),分享当红的基因疗法在法规批准上遇到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私募基金 Delos Capital 合伙人、前莫德纳基因(Moderna Genomics)总经理兼科学长黄翊群(Eric Huang),分享 mRNA 作为癌症疫苗、核酸药物,以及国际上基因编辑疗法的最新进展;Kudo Biotechnology 商业策略与企业发展总监曾祥霖(Kevin Chan),则从委托开发及制造服务(CDMO)视角,解析 mRNA 产品在制程开发、品质管理及运输上的实务挑战。
论坛七(Session 7)“杰出生技奖成功故事”中,特别邀请到本届杰出生技产业奖得奖厂商,轮番上台短讲介绍公司的发展策略、技术亮点与最新进展,包含:美时、药华药、邦睿、国邑、东生华、仲恩、医扬、明基透析、育世博、优亿、视航、安立玺荣、博晟、贝克、宝泰、台新药、太景、宏智生医、生展,并将在明日登场的“亚洲生技大展”开幕式中举办颁奖典礼。
从 CMC 到转译医学,台湾生技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大关键
论坛八(Session 8)以“CMC 专案设计之策略洞见:开拓生物制剂开发成功”为题,邀请到4名生物制剂专家代表,针对药品化学制造与管制(CMC)分享演讲。
德国 OncoOne Research & Development GmbH 副总 Friedmund Bachman,分享了生物制剂研发过程中,有关 CMC 制程开发所需注意的各项细节;谛医生技执行长朱鑫懋,分享谛医生技透过创新的多臂链接体(multi-arm linker)和其专有的药物束(drug bundles)技术,来开发结构复杂的下一代抗体药物复合体(ADC)。
苏州启德医药(GeneQuantum Healthcare)科学长 Paul Song,分享启德医药在 ADC 技术的开发,以及其拥有的特殊抗体药物链结技术所带来的制程优势;泰宏科学执行长张安雷则分享全球药品 CMC 设计趋势与观察,并指出失败的药物常常只是因为设计出问题,因此药物开发若能越早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越能提高药物成功率。
论坛十(Session 10)则以“转译医学:从创新到商业成功”为题,邀请到美国 BlossomHill Therapeutics 总裁暨执行长崔景荣(Jingrong Jean Cui),以 crizotinib、lorlatinib、repotrectinib 这三项她曾主导研发、并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核准的肿瘤药物做举例,详细分享其从设计药物到商业化上市的思路。
上海泰励生物科技(Tyligand Bioscience)总裁暨科学长仲伯禹,分享口服高选择性的 c-Met 抑制剂 Bozitinib 从实验研究到临床的过程,并表示该药不只从生物学证明了 c-Met 是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靶点,在转译医学研究上也证明,其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神经胶质母细胞瘤(GBM)。
台湾生物医药制造(TBMC)执行长张幼翔,也从 CMC 角度分析分享新药从临床前阶段转译到上市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三位讲者也在国家卫生研究院生技与药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谢兴邦主持下,于综合讨论中畅谈转译药物申请专利、推向临床试验,以及 GMP 制造的实务经验。
(核稿编辑:吴柏纬)
延伸阅读:BIO Asia-Taiwan 2024 中文系列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