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淋病外,奈瑟氏菌首次被揭露为支气管扩张症致病菌

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近期发表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指出存在于人体肺中的细菌-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可能为导致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亚洲患者的致病菌,并与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有关,打破以往对奈瑟氏菌的了解,此篇研究于日前刊登于 Cell Host & Mircobe 期刊中。

辉瑞双价 RSV 候选疫苗于第 3 期临床试验展现 85%有效性!(基因线上国际版)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为一不可逆的慢性疾病,在亚洲人种中的流行率是西方人的 4 倍之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速增加,且可见于自肺结核康复的个案中。有研究指出肺部的微生物组成与该疾病的临床表型相关,目前常见的病原体包含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 influenzae)及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皆具有引发侵犯性肺炎(invasive pneumonia)的能力。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呼吸道常为弯曲、松弛且膨大,且容易有反复性的呼吸道感染情形,进而产生久咳、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恶化,将导致气管产生不可逆的变形、扩张,因此治疗通常采取多重治疗,控制病情以降低伤害。

目前已知奈瑟氏菌会存在于人类的口腔黏膜、喉咙与上呼吸道,并可能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和淋病(gonorrhoea)等疾病,但在此研究之前,其与支气管扩张症的肺部感染和疾病进程相关性仍是未知的。而在 NTU 的跨国际研究团队透过次世代定序分析新加坡 225 名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感染数据,并与欧洲患者进行配对后,首次发现奈瑟氏菌可能为亚洲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关键致病菌之一,并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奈瑟氏菌属可能在支气管扩张症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 NTU 的研究结果指出,肺部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微黄奈瑟菌(N. Subflava)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相较于其他微黄奈色菌含量较少的患者,会有更严重的疾病病程与反复感染的情形。而在进一步使用细胞实验与动物模型分析后,证实微黄奈瑟菌会破坏细胞,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发炎与免疫功能障碍等症状。

除此之外,研究团队在其他慢性呼吸道患者中也发现了奈瑟氏菌,包含严重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而在透过次世代定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找奈瑟氏菌的传染源头后,发现处在热带气候的亚洲环境有利于此菌生长。

研究团队指出,本研究为首次证实奈瑟氏菌属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疾病严重程度、肺功能恶化与较高的反复感染率有关,而这项重大发现对于亚洲患者尤其重要。若是医生能在早期的患者肺部中尽早识别出奈瑟氏菌,就能加速进行个别化治疗,为亚洲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

延伸阅读:2022 ESMO 研究发表:空污 PM2.5 微粒增加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tu.edu.sg/news/detail/bacteria-previously-thought-harmless-linked-to-worsening-lung-disease

2.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2)00404-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931312822004048%3Fshowall%3Dtrue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