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殺不死」胰臟癌的原因:自噬作用與巨胞飲作用

0

癌王胰臟癌是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當該癌細胞開始轉移後,患者 5 年存活率將從 37% 下跌至 3%。台灣胰臟癌平均 5 年存活率僅 5% 至 10%,且手術後存活率也難超過 20%。

胰臟癌為何難以治療?

胰臟癌難以治療的原因約可歸納為 3 點。首先,胰臟癌很難於早期檢測出,不只早期症狀不明顯,胰臟的位置也讓醫生難以透過接觸、影像進行篩檢;往往都得等到癌細胞開始轉移才會發現。再來,只有少數胰臟癌患者適合手術治療,因為膽管、腸子與主要血管十分鄰近胰臟,若癌細胞生長於血管上將無法切除;就算可進行手術,也得由經驗極為豐富的醫師動刀,不然風險高昂。第三,許多癌症藥物不適用於胰臟癌,這可能因為腫瘤周圍有基質(stroma)圍繞,提升癌細胞的保護力。

殲滅胰臟癌的新發現:讓它餓死

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醫學院與莫爾斯(Moores)癌症中心日前發表研究,指出胰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取得養分的 2 種方式,以及找出胰臟癌治療新方法,並在動物試驗中表現正面。

胰臟癌由於基質圍繞,無法像其他癌細胞從人體竊取養分。它們會啟動自噬作用(autophagy),從自己細胞內的巨分子(macromolecules)中找尋養分,避免癌細胞挨餓致死,簡單來說就是自食其肉。科學家發現機制後,採用了能抑制自噬作用的單株療法,阻止胰臟癌取得養分後,再搭配化療進行治療;不過治療效益與單做化療患者差異不大。

該研究第一作者 Hua Su 博士與其團隊研究原因後發現,當自噬作用被抑制時,胰臟癌癌細胞的轉錄因子 NRF2 將被自噬作用結合體(autophagy adaptor)p62/SQSTM1 啟動,迅速調升巨胞飲作用(Macropinocytosis),讓癌細胞去攝取外生性蛋白(exogenous protein)的胺基酸作為能量來源。

動物試驗注射 2 種抑制劑,腫瘤近乎消除

在胰臟癌小鼠模型中,該研究團隊把自噬作用與巨胞飲作用抑制劑注入小鼠,結果看見腫瘤在短時間內近乎消除;而他們也發現 NRF2 通常會因致癌因子突變、缺氧、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而啟動巨胞飲作用。

這解釋了胰臟癌的 2 種養分取得方式,也找出可讓癌細胞有效死亡的新發現。不過需注意的是,該發現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

延伸閱讀:胰臟癌的能量來源:1 種由軸突分泌的胺基酸

參考資料:
1. Cancer Cell, 2021; DOI: 10.1016/j.ccell.2021.02.016
2. https://ucsdnews.ucsd.edu/pressrelease/reversing-cancers-gluttony?_ga=2.124789578.1160446772.1616355316-963225343.1578613963
3. https://www.mskcc.org/news/why-pancreatic-cancer-so-hard-treat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