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还历史一个清白 – 美国爱滋病大流行的真相

0

首位爱滋病病例于 1981 年在美国加州洛杉矶被发现,35 年后的今日,世界各国对于此致死性传染病毒依旧束手无策。而长时间以来,被称之为“零号感染源(Patient 0)”的加拿大籍空服员盖尔坦·杜加(Gaëtan Dugas)一直被认定为是将爱滋病病源从非洲带进美洲的罪魁祸首。直至 2016 年 10 月,一篇发表于 Nature 的基因研究报告指出,早在首件爱滋病病例被确诊的十年以前,此病毒就已出现在美国纽约了。

AIDS = HIV ?

俗称的“爱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 AIDS,又称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虽然经常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同时提到,但其实两者并不相同。HIV 是一种潜伏期极长的慢性病属病毒,而 AIDS 则是感染病毒后因免疫系统能力下降而出现的发病状态。HIV 又分为 HIV-1 以及 HIV-2,感染 HIV-1 的病患超过 90% 会在约莫 10-12 年期间发展成爱滋病,但 HIV-2 感染者则没有病状。爱滋病毒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HIV 的简称。

人人闻风丧胆的爱滋病毒

爱滋病病毒可轻易透过交换体液,包含血液及精液,而传染。透过基因重建技术,已可得知 HIV 源自于 1920 年代的非洲刚果首都金夏沙(Kinshasa)。AIDS 则是于 1981 年在美国首次被辨识,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 HIV/AIDS 统计报告,截至 2009 年,已有将近三千万人死于爱滋病毒。

爱滋病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会使用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把 RNA 整合到细胞的 DNA 中,在人体如休眠般存活数年,并在病患不知情的情况下透过体液交换进行传播。此病毒因为有大量突变的机会,可轻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至今,仍无法有效抑止 HIV 的传播,也仍无法治愈 AIDS 的病状。

目前,全世界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感染 HIV,每年仍以百万为单位进行传染,同时,也有数百万人因 AIDS 病发而死亡。如不接受治疗,HIV-1 感染者平均存活时间为 9-11 年,而在确诊为 AIDS 后,平均生存时限为一年左右,大多病患是因免疫系统的持续失效而死于机会性感染或者恶性肿瘤。随着医疗的研究发展,如今已可让患者接受高效药物治疗,减少 80% 的死亡率,并能将新感染 HIV 患者的寿命延长超过 30 年。

盖尔坦·杜加(Gaëtan Dugas)。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C3%ABtan_Dugas

盖尔坦·杜加(Gaëtan Dugas)。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C3%ABtan_Dugas

延伸阅读:加政府投资医疗与农林 促进多领域均衡发展

美国爱滋病大流行的误解与真相

长久以来,已于 1984 年病逝的加拿大籍的空服员盖尔坦·杜加 (Gaëtan Dugas)一直被标签为“零号感染源(Patient 0)”,也就是将爱滋病病毒从非洲带进美洲的祸源。

1981 年,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任职的行为科学家威廉·达罗(William Darrow),在进行研究洛杉矶同性恋男子的奇特死因时发现了可借由性行为传播的 AIDS,并且有多达八位患者的性行为对象都指向了同一人-盖尔坦·杜加。达罗将杜加标签为“病患 O”,意指“Outside California”,来自加州外的病患。

但是,在 1987 年,一名来自旧金山的记者 Randy Shilts,在他讲述爱滋病流行如何开始的新书中 〈And the Band Played On〉,将杜加误认并称之为“病患 0 (Patient Zero)”,指鹿为马的将杜加塑造成美国爱滋病流行的祸源。

直至 2016 年 10 月,一篇发布于 Nature 期刊的文章终于借由基因研究还给历史也还给杜加一个真相:由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演化生物学家 Michael Worobey 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定序了杜加以及其他在 70 年代感染 HIV 患者的血液样本才正式证实了 HIV 早在 1970 或 1971 年就由海地(Haiti)传到美国纽约,而在 1976 年再传至美国西岸旧金山,只是一直未能被医师们确诊。

结果,“零号感染源(Patient 0)”这天大的一场误会,竟只是始于一个字母与数字的错辨。

延伸阅读:机器人也可以当科学家?明天,我们还会有工作吗?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参考文献:
1.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aids-idUSKCN12Q2BU
2. http://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6/10/26/498876985/mystery-solved-how-hiv-came-to-the-u-s
3. http://www.nytimes.com/2016/10/27/health/hiv-patient-zero-genetic-analysis.html?_r=0
4. http://www.unaids.org/globalreport/Global_report.htm

图片来源: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6/10/aids-in-new-york_n_3407581.html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