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技產業競爭激烈 李鍾熙看出台灣的一線「生」機 (下)

0

淺談精準醫療與分子標靶藥物

以癌症治療為例,過去並未依病患個人特定的癌症基因去分類,因此通常使用相同的化療,療效較差。精準醫療則是針對致癌基因再作細分類,並配對不同的標靶治療,因而療效大幅提升。精準醫療之實現,需結合基因檢測、電子健康資訊(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及分子標靶藥物(Molecular Target Therapy)三個項目,再加上大數據分析,才能成功。

早期所謂的標靶藥物只針對癌細胞,不會影響健康細胞,而現在已進步到可針對癌細胞的子類型去治療,有如更精準的巡弋飛彈。例如:非小細胞肺癌在十多年前僅分為三類,現在已經分成三十多類,分子標靶藥物即是針對更精準的細分類去選擇適當藥物作標靶治療。

此外,精準醫療也必須結合大數據、網路、法規以及保險公司。美國已經有醫學中心結合各診所、保險公司、基因檢測中心,透過網路在數分鐘內把分析結果送到醫師手中以作為治療方法選擇之依據。因為癌症的數據不斷更新,網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癌症以往多以器官分類,現在則也可從基因來分類,同一個致癌基因在不同地方表現,就會在不同器官發病。因此,乳癌的藥物可能不只可治療乳癌,若同樣的基因在卵巢有表現,則可能也可以治療卵巢癌。

這些醫療技術上的進展日新月異,再配合網路及大數據的發達,讓醫生可以透過此系統,針對個案開立藥方,保險公司再給付。如此一來,學術研究成果便可以推向臨床應用,醫師及病人都能受惠,保險公司亦可減少無效醫療造成之醫療資源浪費。

johnsonlee3

未來前進的方向

台灣的居住環境,幾乎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薪水卻普遍不高,這和台灣缺乏高價值的新興產業有絕對的關係。現在生技產業民間已經跑在政府前面,政府若仍猶豫不決,機會稍縱即逝。

無論任何產業,風險跟報酬是相對的,以前製造業建廠、接訂單、生產,都是看得見、摸得到、算得出的產業,投資風險比較低,但也因為風險低所以相對報酬也低。生技產業則跟傳統產業不同,充滿了研發、創新、科技、專利等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不易,相對風險比較高,但高風險才有高報酬,政府和投資大眾都必須去學習承擔較高風險,找到新的平衡點,生技產業才可能在台灣發展壯大。

所以台灣從製造要跑到生技產業,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在法規、投資、研發都承擔比較高的風險,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困難。1999年科技類股剛上市,投資人不敢出手,觀望了快十年,終於看到成果,才開始有更多投資。現在在台灣,臨床實驗也逐漸受到重視,能力不斷提高,這是十多年來持續努力的成果。
發展生技要懂得看準值得發展的新星,像精準醫療跟液態活檢 (Liquid biopsy) 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新趨勢,能帶動許多機會。而精準醫療背後所需的基因分析跟檢驗,全球都很重視,台灣目前在這方面產業規模卻很小,值得政府更加重視,進一步建構完整的法規和環境才能發展起來。

體學生技公司就是在開發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再下一代最新定序技術,我們結合台灣最具優勢的光電半導體進行單分子的定序(single molecule sequencing),讀取基因片段的長度長,速度快、成本低,比目前在市面上的NGS技術,如Illumina和Ion Torrent讀取片段長十倍以上,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大優勢,因此長片段定序(long reads)的技術前景相當看好。

現在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正剛開始,所以機會很多,「台灣生醫分子檢測產業聯盟」有約30家公司團體會員,目的就是要把各自不同產品整合在一起相互合作,這樣廣告、展覽、跟國際談合作或辦研討會,就可以發揮團隊的力量,同時,也共同提供產品組合較完整的檢測服務。在政策方面,我們也希望透過聯盟推動相關政策、法規及規範,讓精準醫療的分子檢測能加速產業化,並進一步進軍國際。

延伸閱讀:個人化癌症基因醫療研究計畫 獲加拿大政府資助
延伸閱讀:FDA的精準醫療宣言
延伸閱讀:診斷技術再突破!!! 大數據與基因的完美結合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