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心,面對新冠疫苗的「副作用」

0

近日,Pfizer 和 BioNTech 先公布其COVID-19 候選疫苗 BNT162b2 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其疫苗有效性高達 90%。隨後,Moderna 公布其 COVID-19 候選疫苗 mRNA-1273 第三期臨床試驗 COVE 期中報告,其有效性為 94.5%,達到主要試驗終點。

然而,接種過程中,有些受試者出現一些肌肉酸痛和發燒等副作用。就像房間有大象一樣,這些副作用的發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對這二種 mRNA 疫苗有所反應,產生反應原性(reactogenicity)。

二種 mRNA 疫苗副作用概況

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計算生物學家 Luke Hutchison 志願參加 Moderna 的新冠疫苗 mRNA-1273 第 3 期臨床試驗,他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在第二次接種後,他的手臂腫脹到一個「雞蛋」的大小。他不能確定自己得到的是疫苗而不是安慰劑,但是在在連續 5 個小時,其體溫超過37.7°C,最高來到 38.9°C,骨頭和肌肉酸痛,也發生急冷急燒。然而,過了 12 小時後,他才感覺漸恢復正常,其能量表現也慢慢恢復了。

另一位接種 Pfizer 和BioNTech 新冠疫苗 BNT162b2 的志願受試者,也是經歷了相同的反應,他半夜醒來時渾身發冷、顫抖得厲害,甚至硬生生咬碎了一顆牙齒。

參加 Pfizer 和BioNTech 臨床試驗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疫苗學家 Florian Kramme提到,這些短暫的反應原性不應阻止人們接種疫苗,雖然有手臂酸痛、發燒和疲倦等不符症狀,但並不危險。從數據得知在接種 Pfizer和Moderna 疫苗的受試者,有 2% 接種者會出現 39°C-40°C 的嚴重發燒。但是,如果這些公司獲得 FDA 或其他監管機關的核准,他們的目標是到 12 月底為全球 3500 萬人提供疫苗,如果 2% 有可能發生嚴重發燒,那將是 70萬人,也是不少的群體。

根據 Moderna 最新公布的期中報告指出,接種其新冠疫苗 mRNA-1273 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比例,如 9.7% 產生疲勞、8.9% 的肌肉疼痛、5.2% 的關節痛和 4.5% 的頭痛。在 BNT162b2 試驗中,其嚴重的副作用比例,疲勞為 3.8% 和頭痛是 2%。

脂質奈米顆粒的載體誘導發炎副作用?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免疫學家 Drew Weissman 博士表示,他們懷疑這二種疫苗中的載體「脂質奈米顆粒」會引起反應原性,因為其中不含 mRNA 的脂質奈米顆粒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肌肉中產生發炎介質,這些介質會引起疼痛、發紅、腫脹、發燒、類流感症狀等。

然而,這只是個猜測,仍需更多實驗和研究,才能證實脂質奈米顆粒對人體的影響。

接種前需詳細告知所有副作用,若要接種可選週五?

「儘管這不會造成任何長期問題,但一旦大眾開始接種,其看法又會如何?」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疫苗專家 Deborah Fuller 博士問道。

另外,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 Arnold Monto 提到,與大多數流感疫苗,甚至是高劑量疫苗相比,新冠疫苗的反應原性更高。

因此,Weissman 博士特別強調「透明度」是關鍵。例如,疫苗管理人員沒辦法使發燒的機會最小化,反而會提醒人們他們可能會感到發燒,但感覺發燒是暫時的。

雖然這些患者之前都已簽署了一份冗長的同意書之後,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但他們仍然對這種不舒服的副作用和持續時間感到震驚。

那位接種 Pfizer 疫苗的患者也表示,他是贊成疫苗接種的,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會更糟。如果他事先知道的話,他會建議在周五接種疫苗,這樣隔天也可不用請假休息了。最後,他也提到,希望所有的副作用都能事先明確告知,讓接種者有心理準備來接種。

延伸閱讀:新冠疫苗開發白熱化!Moderna vs. Pfizer 誰搶先機?

參考資料:
1. Science 27 Nov 2020: Vol. 370, Issue 6520, pp. 1022. DOI: 10.1126/science.370.6520.1022
2. https://geneonline.news/en/2020/11/16/how-does-modernas-mrna-vaccine-measure-up-to-pfizers/
3. https://geneonline.news/en/2020/11/16/modernas-shares-surge-following-claims-of-94-5-efficacy-for-its-covid-19-vaccine/
4. 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5fa0cced8e9f0949ce358a0a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