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態逆轉基齡 抗老分秒必爭—— 中華生醫功能醫學會會後報導

0

2019 年中華生醫「逆轉基齡」生活型態功能醫學會邀請美國哈佛醫師 Dr. Sara Gottfried 、美國男性健康整合醫療領導權威醫師 Dr. Myles Spar、安法抗衰老醫療集團創辦人 王桂良醫師、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劉博仁醫師四位功能醫學領域專家,分享基因學、營養學、生活型態之間緊密的連結是如何減緩老化時鐘行進的速度。

 

淺談老化過程 荷爾蒙變化男女有別

西方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在著作《亞歷山大傳奇故事》中描繪探詢青春之泉的歷程,顯露人類對青春永駐的殷切渴望。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男性與女性的一生中的荷爾蒙濃度的起伏型態截然不同,男性荷爾蒙於二十歲達顛峰後緩慢走下坡,女性荷爾蒙則於三十至四十歲急攀顛峰後陡降。因此,荷爾蒙研究成為抗老化的當前課題。

監控男性荷爾蒙——睪固酮 (testosterone) 是維持男性健康的重要指標,其與 SRD5A2、CYP19A1、UGT2B15、UGT2B17 等基因相關,除了對性徵表現扮演重要角色外,亦和免疫功能、骨質健康、全身器官組織之生理機能間有密切關聯。目前睪固酮檢查並未被列入醫療常規檢查項目中,然而,統計數據發現,三十歲以上男性族群中每三人即有一人出現睪固酮低下的更年期症狀,造成勃起功能障礙、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骨質疏鬆與骨折、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提高,遺憾的是,男性荷爾蒙補充治療 (Androgen Supplement Therapy, AST) 仍有其極限,攝護腺、脂質代謝、動脈硬化等影響都是需考量的副作用,在國際間未有治療共識可循。Dr. Spar 指出,男性透過生活模式改善即可增加 13 年壽命,然而男性主動接受治療的比例卻不高,依他多年診斷經驗提出,從男性患者自身目標為出發點制定治療計畫會是明智的溝通策略,並認為伴侶鼓勵是引導男性病患走進診間的無形動力。

另一方面,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其急遽波動的荷爾蒙變化往往令婦女措手不及面對生理及心理上的改變,特別是更年前期 (Perimenopause) 的不適,包括情緒不穩定、盜汗、體重增加、潮熱、健忘等多項症狀帶來的諸多困擾,Dr. Gottfried 在降低乳癌風險之個人化生活型態醫療講題中指出,美國女性罹患乳癌風險是亞洲女性的五倍,可歸咎於東西方生活型態與基因表現差異 (如BRCA1, 2、TP53、PTEN)。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壓力造成的皮質醇 (Cortisol) 濃度起伏與婦女癌症之間具高度關聯性,其濃度愈平緩則致癌風險愈高。為緩解更年期症候群種種生理不適,在美國高達 22% 停經前症候群女性求助荷爾蒙治療,即使改善部分症狀,卻因而大幅提高了罹患乳癌的風險,在荷爾蒙藥物無法帶來雙贏局面的情況下,是否有其他解套方式呢?在功能醫學領域,這樣的可能是存在的,相關研究指出健康飲食及體重控制大幅降低 20% – 50% 乳癌風險、戒除酒精則能降低約 35% 乳癌發生率,Dr. Gottfried 多年投入相關領域研究,她不僅呼籲女性需注重生活型態,更建議哺乳超過一年,以及進行個人化基因檢測,即可降低罹癌風險。

Dr. Myles Spar

健康沒有秘訣 守護大腦和腸道菌

經有一種說法用來形容基因、環境與疾病之間的關係:「Genetics loads the gun and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代表每個人天生拿到的基因藍圖可能有好有壞,但若能操控自身環境因素,則板機不會扣下,疾病亦不會發生。「有誰會追蹤自己的疾病因子呢?」 Dr. Gottfried 直截了當詢問聽眾,她指出,在老化因子中,約一至兩成歸咎於與生俱來的基因,其他八至九成則與環境風險因子和發炎反應息息相關,例如飲食、生活習慣使得菌叢失衡 (Dysbiosis) 和腸上皮細胞受損造成腸漏症 (Leaky gut) 。在各項因子錯綜複雜的交織下,大腦和腸道菌首當其衝,因此,進一步了解老化因子和相關機制有其必要性。19世紀俄羅斯科學家表示人類壽命跟體內細菌平衡間具高度關聯性,近年許多研究陸續指出,生物學年齡 (Biological age) 不同於實際年齡 (Chronological age) ,腸道微環境 (Gut microbiome) 與神經內分泌健康有著緊密連結,一旦腸道微生態失調則會提高中樞神經疾病如帕金森、阿茲海默症漸漸侵蝕健康的風險;另一方面,步入老化進程的大腦因葡萄糖代謝途徑改變,導致腦細胞粒線體功能下降,不如以往有效供給大腦所需能量來源,進而影響生理機能和心智發展。並且,科學研究顛覆了人們以往認知,證實大腦直至成年後仍富可塑性和復原力,王桂良醫師更指出,70%免疫細胞位於腸道,且多數集中於大腸黏膜,適當補充益生菌有助於優化基因表現,甚至透過遠離環境中風險因子即能延緩大腦發炎老化現象。

安法抗衰老醫療集團創辦人 王桂良醫師

重振生活步伐 逆轉基齡懸在一念之間

藉助檢視生理數值變化如 BMI、血液中特定代謝產物、激素濃度等體內 HPA-axis 內分泌激素數值,進而調整生活型態,我們得以踏著輕巧的步伐面對老化課題。究竟如何抗發炎老化呢?Dr. Gottfried 和 Dr. Spar 的研究共同指出,除了遠離壓力、環境毒物(如酒精、吸菸、藥物濫用等)之外,攝取適當食物營養、規律運動、間歇性斷食、冥想靜思、有效睡眠等方式都能帶來助益。遵循良好的飲食習慣可從生活做起,相較於藥物僅能阻斷生化路徑單一步驟,蔬果的營養更能全面補充各條生化路徑所需的化合物,彩虹蔬果中豐富的營養素和抗氧化因子對於維持腸道微生物十分關鍵;而間歇性斷食(如 8小時進食-16 小時斷食),能夠給予身體適當恢復期,同時啟動抗老化基因並達到抗發炎的效果。

另一值得關注的議題莫過於環境荷爾蒙污染。隨著科技發展,污染因子藏匿於食衣住行育樂各層面,對人體健康影響甚鉅,尤其塑化劑 (Plasticizers) 如雙酚 A (Bisphenol A, BPA) 和鄰苯二甲酸酯類 (phthalates esters, PAEs),對動物和人類生殖系統具有毒性。劉博仁醫師透過案例分享,指出攝取含硫代葡萄糖苷 (glucosinolate)的十字花科蔬菜之中有效成分: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 I3C)幫助體內增加解毒能力,並降低致癌物毒性、達到抗癌效果。

數千年後的今日,人類仍未挖掘出青春之泉,時間流逝亦未止息,然而,功能醫學的旋風席捲全球,透過科學證據,我們對於老化有更深入的洞悉,並能藉助個人化的生活型態改善方案,實現青春久駐的願望。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劉博仁醫師

文/ Ella Chen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