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緣引進日本細胞治療技術,活化抗癌推手「CD56 bright NK」,獲特管法通過

0

癌症已連續 39 年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每年死亡人數超過 5 萬人!觀察全球,隨醫療技術、精準藥物及免疫療法的蓬勃發展,罹癌死亡率正逐年下降;以鄰近日本為例,已有數萬名接受免疫細胞療法合併傳統療法的癌症實際治療案例。

永豐餘集團生技子公司-再生緣生物科技歷時多年,將日本癌症治療權威-南東北病院照沼裕博士所研發「NK 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癌症治療技術」技轉至台灣,透過活化 NK 細胞中的子群「CD56 bright NK 細胞」提升免疫系統能力,並與醫療單位合作已通過衛福部《特管辦法》核准。

日本免疫細胞療法權威 照沼裕醫師
日本免疫細胞療法權威 照沼裕醫師

再生緣引進日本抗癌關鍵技術-活化「CD56 bright NK細胞」

再生緣生物科技所引進的NK細胞治療技術,能活化在癌症治療上關鍵的「CD56 bright NK 細胞」。此技術已於日本治療各樣實體癌逾 15 年,累積超過 16,000 名案例,包含傳統療法治癒率較低的胰臟癌、肺腺癌等。照沼裕博士近日發表的臨床實證中,53 例第四期肺腺癌患者,在接受 NK 細胞搭配癌症常規治療後,其中位數存活期為 34 個月,是僅接受標準治療患者中位數存活期 10 個月的兩倍以上;另有 63 位晚期惡性胰臟癌病患,其中 41 例存活期由原本預估的 6 個月延長至 13 個月。顯示利用 NK 細胞治療合併傳統癌症治療,有較高的存活率。 

日本埼玉縣癌症中心共 3625 人長達 11 年的研究證實,NK 細胞活性低的人,癌症發生率約為 NK 細胞活性中高族群的 1 倍,男女合計則為 1.7 倍。照沼裕醫師進一步發現,NK 細胞中的 CD56 bright 亞群更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推手,當人體 CD56 bright NK 細胞數量佔比少,IFN-γ 的分泌會隨之降低,免疫細胞在對抗癌細胞的辨識力和殺傷力降低,無法啟動 T 及 B 細胞的反應。 

若能活化患者 CD56 bright NK 細胞,將提升免疫系統的抗癌優勢。照沼裕醫師透過特殊免疫細胞培養技術,分離出癌症患者的NK 細胞,在體外擴增 21 天後回輸,可活化早期分化階段的 CD56 bright NK 細胞。臨床證實患者在接受此 NK 細胞治療技術後,其免疫細胞增殖能力變強,並可轉化為毒殺型 NK 細胞、調節 T 細胞以及樹突細胞,使免疫調節及毒殺癌細胞能力同時提升,活化攻擊癌細胞的免疫系統,並能與現行標準治療合併,達到相輔相成的綜合治療效果。

NK 細胞-不須抗原呈現,即有毒殺癌細胞能力

再生緣生物科技研發部廖可熏博士說明,NK 細胞作為免疫系統的第一線戰士,不需抗原呈現細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的協助活化,就能夠辨識變異細胞進行毒殺,並分泌細胞激素 (cytokine) 召集並活化免疫系統中的 B 細胞、T 細胞等,共同攻擊癌細胞。

目前國內特管法已核准的免疫細胞治療類型包含 NK、DC、CIK 及 DC-CIK,其共通特性是不涉及基因改造,因此安全性高。然而 DC、CIK 及 DC-CIK 都有其限制性,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 DC)僅能辨識被分解後的抗原,無法自行追蹤突變的腫瘤新生抗原;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雖有毒殺能力,若無樹突細胞的合作,就像導彈找不到目標,無法找到病灶;DC-CIK 則是將 DC 與 CIK 細胞透過體外共同培養的技術結合,以期進行更為精準的治療,然而目前發現有較高副作用。

相較之下,NK 細胞的安全性高,且人體本身就有常駐型 NK 細胞,扮演非專一性攻擊的免疫防禦角色,即使癌細胞變異,NK 細胞也能偵測到細胞變異進行攻擊。廖可熏博士比喻:「NK 細胞療法就像在體內放進一台新的掃地機器人,讓身體重新恢復清理變異細胞的能力。」

期待再生醫療新法,臍帶血將是 NK 細胞製劑金庫 

特管法開放至今,衛福部持續修法,未來異體細胞治療及製劑都可望納入再生醫學新法。再生緣生物科技也看準此發展趨勢,將投入研發從臍帶血萃取 NK 細胞技術。廖可熏博士表示,西班牙的研究已證實,臍帶血 NK 細胞的含量較周邊血高出 2 倍以上,且細胞更年輕、增殖潛力大,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臨床結果證實臍血 NK 較不易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被視為高品質的異體 NK 細胞來源。

當前全球細胞產業都積極投入臍帶血 NK 細胞擴增技術的研究,未來待技術成熟加上國內細胞製劑法規逐步更新,免疫細胞療法的應用將更全面。不同期別、不同癌種的患者,都有機會依據個別狀況採取免疫細胞聯合化療、免疫抑制劑、標靶藥等療法,落實癌症精準化治療。

*企業合作專文

延伸閱讀:再生緣攜手彰基啟動 NK 細胞治療計畫

參考資料:
1. Journal of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08307/
2.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55239-y
3. Br J Haematol.,20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56008/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