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生技大不同,合作互利打通国际蓝海—专访大和企业投资 陈播晖副总经理

0

大和企业投资为日本大和证券集团旗下的独立投资部门,与台湾密切合作,在2015年时,大和证券集团与国发基金共同成立“大和台日生技创投基金”,投资台湾与日本未上市的潜力生技公司。本次基因线上邀请到大和企业投资 陈播晖副总经理来与我们分享其多年在台日生技产业所见。


台日生技大不同,各具优势

台湾与日本的生技产业环境,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之下,更为稳定且成熟,政府亦投入诸多资源支持产业成长,身为亚洲生技龙头的日本市场,吸引各国争相抢进、积极合作,邻近的台湾也有许多厂商跃跃欲试,然而台、日各自的产业结构与格局还是大不相同。陈播晖表示,日本的产业结构其实相当简单,就是“学研+大厂”,日本生技医药的学研基础相当厚实,从其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可见一斑,为产业打下稳固基底。而另一端则是由大型企业撑起一片天,日本生技领域的大型企业如武田制药、Astellas等规模强大,具备与欧美国际大企业竞争的实力。然而学研与大企业间却出现明显断层,中小型阶层的公司较为薄弱,且新创意愿少,因此虽有些学研成果可技转给大型药厂,但大多技术无法顺利商品化,只能停留在学术研发阶段,实为可惜。

大和企业投资 陈播晖副总经理

大和企业投资 陈播晖副总经理

台湾恰巧相反,具备一定水准的学术研究基础,尤其在医疗方面更具优势,但与欧美日等地相比,较为重视应用面,以致学研深度较浅,而大型企业多以学名药厂或是销售型公司为主。然而,介于学研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中小型企业、新创公司等却发展蓬勃,尤其近年台湾新创生态逐渐成熟,大家对于投入新创具备相当高的热情,也成为推动学研商转的力量。

产业特性互补,台湾成为跨足国际的首选之地

陈播晖表示,台日两方的生技产业结构,刚好可以形成对应的互补,因此,近年来逐步发展出一种合作模式:将日本扎实的技术交由台湾厉害的新创团队经营孵化,逐渐熟成后,再导回日本产业发展。这样的模式可以帮助日本提高技术成功商业化的比例,同时也让台湾优质的经营团队有机会在国际展露头角,或争取到日本大型企业的合作。此外,台湾其实也是许多日本企业跨出海外的首选之地,因为台湾普遍英语程度较高,且生技产业界与中国、美国、欧洲等皆建立良好的连动关系,因此将台湾作为进军海外的首站,再逐渐将触角伸向国际,已成为日本许多企业的考量重点,甚至有些日本企业采取将台湾设为根据地、设立母公司,并在日本、美国等地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来布局未来市场。可见台湾的产业环境已成为在亚洲进军国际的重要位置。今年的BIO Asia大会,大和投资亦带领五家的日本厂商来台展示独特技术,期望能跟台湾产业有更多的互动与合作。

金融投资参访团

金融投资参访团

建立双方“共同语言”,打破投资冷局面

生技产业领域广泛,但不论是哪个领域,要立足于市场,从研发、临床、专利布局、到上市,每个阶段对于资金的挹注皆有相当程度的需求。而在投资氛围较为冷淡的时期,该如何活络生技圈的投资呢?陈播晖认为帮助生技公司与投资方建立“共同语言”相当重要。由于生技产业是具有高度专业导向特性的产业,以致于许多投资人对生技的发展与动向相当陌生,不熟悉与不了解造成了低投资意愿的情况,使得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可能依旧没有充足的资金挹注。为突破这种困境、提升投资热度,陈播晖连续两年筹组金融投资参访团,透过事前的协调与沟通,可让生技公司更了解投资人所需,避开过于专业的科学技术,从资金规划、财务需求、公司未来走向与技术潜力等方式着手呈现,让双方更有共同语言,也让潜力公司获得更多被投资机会,搭建起异业间的桥梁。而生技产业中的“热门领域”如细胞疗法、基因检测等,虽然容易吸引投资人关注,但真正能获得资金的关键还是公司本身的潜力与营运规划,因此,他建议生技公司在寻求资金时,可把心力着重在呈现公司的潜力、价值与未来规划,将更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文 / Alma Wu

延伸阅读:从日本药业看未来全球药物开发趋势—INTERPHEX Week Japan 精选报导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