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比老鼠長壽,卻比弓頭鯨短命?:解開壽命與老化之謎

0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the science of life span and aging

 

YK1246

所有的生命都難逃一死,但死亡的年紀未必相同,例如果蠅孵化後只能活幾個小時,某種巨型蕈類卻從冰河時期存活至今,我們該怎麼解釋這些差異?

古今中外,眾人爭相尋找長生不老的解方,但究竟是什麼主宰了我們的壽命,我們又為什麼會變老?

生態學家席佛頓抽絲剝繭,從死亡、壽命、老化、遺傳、天擇、機制等數個面向切入,透過幽默的口吻,解釋植物看起來永生不死的特異之處、搖滾樂手往往只能活到二十七歲的原因;並搖著充滿詩意的筆桿,探討分子層面中,基因、自由基與老化、死亡的關係等。

書中滿載科學家對不同物種衰老及死亡差異的最新理解,以及各種研究的來龍去脈。跟隨席佛頓的步伐進入書中,那些模糊未解的壽命疑問都將逐漸清晰!
 

名人推薦

本書用簡單的譬喻,恰如其分幽雅的詩詞,來報導當代對生命老化現象的最新科學研究結果。令人讀後對生硬難懂的科學知識不再產生距離,學習到生物學家如何藉著觀察各種生物的生存策略,了解老化的基因發育機制與意義。──王俊能,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及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生」與「死」不僅是生命的終極型態,也是哲學家和生物學家在探索生命奧祕時討論最多,也最為困惑難解、眾說紛紜的大哉問。作者以形形色色的生物為例,用精闢而優美的文字帶領讀者思考壽命長短的意義,以及生命本質的問題。──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人類的生與死是亙古之謎,不只許多神話傳誦,多數的宗教也在追求永生,生物學隨著遺傳學的快速發展,展開了對生死之謎的解析,作者強納森‧席佛頓,英國的演化生物學者,以他的生花之筆,對生物的生與死的故事娓娓道來,許多生物不死,一如水螅與珊瑚,還有無性繁衍的植物,廣島核爆之後第一個回來的植物是銀杏,想一窺人類的老化與生死之謎嗎?那就邀請您打開書頁,一起展開探究之旅。──蔣鎮宇,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席佛頓以優美又不失幽默的筆觸,描述當代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他利用最新的老化研究成果,結合個人對於人類情況極有同理心的觀察,讓一般讀者也能了解壽命科學,亦為專業人士提供精闢見解。是一本人人都能愉快閱讀,獲得豐富知識的書。──瑞克萊夫,《自然的經濟》作者
 

內容摘要

Westminster Abbey

夜晚是早晨的畫布
竊盜而來的遺產
死亡,但我們全神貫注
於永生

──艾蜜莉.狄更森
 

在西敏寺裡,跟達爾文的墳墓並排、近到墓碑都要碰在一起的,是英國數學家暨天文學家赫雪爾爵士。早在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之前,赫雪爾就開始思索他所謂的「謎中之謎,滅絕的物種被其他物種所取代的現象」,並且推測「若我們真有一天,能理解新物種的起源,我們將會發現那是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過程。」

當達爾文要寫《物種起源》的時候,就在序章裡提到了赫雪爾對「謎中之謎」的看法。達爾文選擇的書名也一定是受到了赫雪爾「新物種的起源」這個詞的影響。而他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發現新物種如何在沒有神祕創造的情況下自然地出現。他發現了演化如何開始。

作者簡介

強納森‧席佛頓 Jonathan Silvertown
現為英國米爾頓‧凱因斯市公開大學的生態學教授,專長為植物族群學和演化。目前定居於米爾頓‧凱因斯市。席佛頓為多本書籍的作者或編輯,2008年出版的 Demons in Eden 獲著名英國生物學家薩克斯(Oliver Sacks)讚揚是一本充滿寫實描述、清晰分析的偉大科普書;前作《種子哪裡來?》(An Orchard Invisible)則獲選為英國《新科學人》雜誌2009年最佳科學圖書。

本文由貓頭鷹出版社授權推薦

購書資訊: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1134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