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精准检测 维致新生物标志走向国际

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然而,学术界对其病理机制仍未有一致共识。经血逆流是可能成因之一,部分内膜组织逆流而残存体内导致囊肿(如异位发生在卵巢则为巧克力囊肿)或组织沾黏,此外,不孕症与癌化更潜在伴随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高达 38% 子宫内膜异位并发不孕症,其病理机转大致分两大原因:(1) 组织沾黏:子宫内膜异位造成输卵管、卵巢沾黏,导致无法顺利排卵或子宫后倾而不孕。(2) 慢性发炎:子宫内膜异位引起慢性发炎反应,直接影响卵子品质、受精成功率、受精卵着床等而造成不孕。更有 1% 子宫内膜异位可能病变为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显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妇女健康扮演重要角色。

北医团队发现 isoAAT 早期诊断新希望

临床上主要采影像诊断(如阴道超音波、MRI)和理学检查(如阴道和直肠阴道内诊),辅以侵入性腹腔镜检查与病理化验。然而,子宫内膜异位症难以早期确诊,使得病患延误就医的情况甚为严重,可归因于影像诊断的侷限性、侵入性检查多让患者却步。血液生物标记物 CA-125 或许能达成早期检测的目标,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偏低,无法成为精准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

台北医学大学 杨维中教授带领的维致生医团队志在突破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瓶颈,自 2002 年起开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记,陆续透过数次临床研究、收案约 1000 件确诊案例,于 2006 年找到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度相关的血清蛋白—— isoAAT,后续设计出实验所需的专一性抗体,于 2012 年进行为期两年半的生技医药国家型计画(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for Biopharmaceuticals, NRPB)临床研究,双盲收案确立isoAAT 的可效性,其浓度不随月经周期波动,且和病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研究指出, isoAAT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一和第二期病患中高达 92% 敏感性、91% 特异性、75% 阳性预测值、98% 阴性预测值,目前,并没有可以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的方法,isoAAT的发现有望应用从体外,以非侵入式方法早期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判断病症的严重程度。

维致生医团队合影

个人化治疗策略仰赖早期精准检测工具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高且难以根治,药物治疗是病患广泛接受的首选治疗方式,包含 NSAIDs、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拮抗剂 (GnRH agonist, GnRHa) 等三大类,但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更是需审慎检视。例如,第一线药物雌激素与黄体素的复合型口服避孕药具血栓风险,黄体素口服避孕药可能伴随子宫不规则出血、闭经、体重增加、情绪变化(例如抑郁)和骨质流失等副作用;另外,长期使用GnRHa 则可能个体因长期处在停经状态而出现更年期症状。

整体而言,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药物治疗需经医师评估实质效益,而特异性蛋白 isoAAT 检验或许能够弥补 MRI 影像诊断所遗漏的病灶及 CA-125 检测敏感度低使准确率下降等问题,协助医师更精准的作临床诊断与治疗选择。例如:透过超音波影像判断其他也可能导致经痛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以 isoAAT 准确办别患者病因是否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而依病症的不同采取有效的药物或腹腔镜等适当治疗策略。

致力子宫内膜异位精准诊断 检测工具从台湾走向国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议题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团队期盼透过研究开发准确的诊工具,并致力于提升女性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从台湾起步,持续厚植实力创新研发,以北医的先期研究为基础开发精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诊断检测,并导入 ISO13485 认证,建置高品质及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未来将更进一步朝美国及台湾 FDA 的体外诊断试剂 (In vitro diagnosis, IVD) 认证前进。2020 年该团队预计扩大系统性临床收案范围,进一步了解患者同时患其他妇产科相关疾病,是否影响检验结果。此外,更积极走向世界,与欧美医学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携手展开临床试验,验证产品准确度、敏感度,期许新开发的生物标记物 isoAAT 能通过各国卫生及法规当局的验证与认可,取代现有的生物标记物,成为更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指标,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标,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及负担,盼为妇女健康尽一份心力。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线上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键复制内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