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放眼國際 BTC大會聚焦國際鏈結

0

2019 行政院生技產業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ttee, BTC) 會議第二日,針對如何透過「國際鏈結提升台灣能見度」的議題,產官學醫研各界討論熱烈。

BTC張有德委員認為台灣具備一定水準的研發能量,然而在研發的選題上須拋棄過往的代工思維,從「尚無解法的問題」、「現有產品如何改良」、以及「完善的產品如何降低生產成本」三個面向出發,才能化潛力為實力,增加國際能見度。對於執行 First-in-men (FIM) 的臨床試驗,張有德認為這不僅代表台灣臨床試驗能力的一大進展,也是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的機會,以醫材為例,在FIM試驗前都呈現高度保密狀態,FIM試驗通過後才會透過媒體等方式公告並開啟後續商業佈局。而選擇FIM試驗的考量不外乎是試驗品質、成本以及領導試驗進行的關鍵 leader。張有德表示台灣醫師的能力及整個生醫產業是具備執行FIM試驗的能力,對於IP保護也有一定經驗,因此承接FIM試驗的能力,可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更能為台灣患者帶來更多益處。

對於生技產業的發展,人才培育亦是備受重視的一塊,美國天普大學( Temple University)戴海龍副校長認為,人才培育不單只是教育問題,與政府及產業願意投入研發的比例以及就業機會等大有關係。他以美國製藥業為例,與20年前相比,現年博士職缺短少5000個,職缺縮水,以及研究資金短缺必然對國家長期的人才培育造成衝擊。建議台灣政府可以獎學金計畫等方式,鼓勵台灣博士生赴海外做博士後研究,學習各國頂尖團隊的研究模式,再帶經驗返台投入產業。張有德則表示,台灣應打破既有對於「人才運用」的概念,將全球人才視為企業人才庫,不強求從國外聘請專業人士進入台灣公司,而可改用來台提供專業訓練或交流的方式,一來可將國際專才的專業技術帶進台灣,而來亦可解決高人力成本問題。此外,因應新興科技的趨勢,教育應向下扎根,若能將人才培育推向AI、數位醫療、數位農業等,將更能整合跨領域人才,縮短產學落差。

延伸閱讀:台日生技大不同,合作互利打通國際藍海—專訪大和企業投資 陳播暉副總經理

至於中小企業該如何轉型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戴海龍認為台灣缺少大筆資金投入大型計畫,另外財政收入太少不足以支撐研發。因此建議可借鏡台灣的半導體工業轉型過程,先以具備優勢的項目(如疫苗、農業生技)開始打穩根基,同時投入資金培育相關人才。農委會張致盛主秘表示,台灣具備穩健的農業生技實力,且逐漸從過往傳產、代工走向研發,而近年優異的研發成果如:動物用疫苗、農業資材、種苗栽培技術、設施與農機等,除透過國際佈局帶動產業發展外,更創造海外產值、吸引國際廠商合作,成為正向循環。且政府透過加速商品化及登記流程、新南向推廣農業生技產品與機械出口,並多元應用行銷策略推廣農業,積極參加海外展會等方式,帶領台灣農業生技佈局國際,期望農業生技可為台灣生技產業帶來更多正向能量。

面對內需市場不足的台灣,國際更具開發價值,然而走入國際或許不用硬碰硬,美時製藥總經理 Petar Vazharov 以美時製藥與Alvogen的結盟為例,分享台灣企業如何藉由併購打入國際市場,他認為台灣企業佈局國際市場,首先須釐清公司在各個市場的定位、建立穩固且強而有力的國際合作關係,才能快速又精準的佈局。另外也建議公司領導人面對海外投資人時,應給予相當程度的彈性,才能將海外資金由短期轉為長期投資,對公司以及產業皆是雙贏。

Eli Lilly 副總裁 Dr. Nicolas Chemali 以跨國企業對台灣產業環境的觀察角度出發,他表示製藥產業最大的價值就是臨床應用,然而藥物從研發到上市,是複雜、高成本且漫長的過程,平均一萬個潛在藥物中只有一個可以順利開發成為新藥,過程中成本可能大於22億美元,而當中任何一點環境上的改變都可能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因此,穩定及逐步成長的產業環境相當重要,Dr. Nicolas指出台灣相當關注的「資金」問題,他認為雖然資金有限,但可集中資源,專注在有限資金內可達成的目標。另外他表示台灣在國際新興市場中排名第三,具備有效創新市場的條件將是台灣在打入國際市場時不可或缺的優勢。

產官學醫研各界討論熱烈

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認為,強化國際鏈結方能有效提升台灣能見度,目前台灣有6項新藥於國外上市、醫材則有71項取得FDA認證,未來將持續促進產業出口、與推動產品國外上市。此外增加海外資金投入亦是未來著重目標,以2018年數據為例,民間投資資金552.64億僅有14%來自海外,且台灣上市櫃營業額逾百億企業數較少,呂正華局長表示未來將透過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投資、扶植廠商佈建海外拓銷等方式,提升台灣與國際鏈結。

對於產業的最後一段—行銷,科技部生科司莊偉哲司長在討論會時表示台灣有好的技術、可以獲得很多授權金,但在獲得授權後,後續的行銷佈局卻無力施展,因此行銷端若能做好,產品才有往國際發展的空間。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則指出,與半導體B2B的模式不同,生技產業的最終產品需要消費者買單才行,因此台灣廠商應思考產品上市後的下一步,該如何佈局國際行銷佈局。張有德委員解釋行銷端與研發端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專業,小公司若要從研發一路做到行銷勢必面臨相當高的挑戰,相反的許多國際大型企業已具備行銷管道,因此適度的合作可以減輕產品上市後的拓銷成本與負擔。

文 / Alma Wu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