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於今(16日)舉行第十八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協辦,以「生技創新茁壯之路」為題,從「全球生醫產業趨勢與展望」作為開場,進一步探討「新創募資到IPO:台灣生醫資本市場展望」,並邀請到產業、投資、學研界專家共同針對「人工智慧(AI)技術驅動生醫創新力量」及「健康臺灣願景中鏈結國際資金的機會與挑戰」進行焦點座談,深度交流分享臺灣生醫發展的未來藍圖。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致詞表示,從四年前擔任理事長,持續擴增生物產協的規模、品質、範疇,生物產協除了成立專門委員會外,亦有召集各領域專家成立的功能小組,其中的產業委員會由副理事長馬海怡推動,會中專家超過500人,形成專業的龐大網絡,有信心可在兩通電話內解決各種困難。另外,每年7月的亞洲生技大會,規模一年也超越一年,均仰賴會員的熱情灌注,期望持續推動多元國際交流與活動,幫助產業成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周建宏所長致詞表示,生物產協為國內歷史最悠久、會員人數最多的生醫產業協會,對生技產業的貢獻良多,持續辦理亞洲生技大會、生技小聚,促進產業交流與建構生態系。此次論壇從 AI、國際資金鏈結兩大主軸切入是未來生技產業成長的關鍵,由於生技產業的投資期長,若能透過 AI 加速公司發展與佈局,將有望吸引國內外投資人,讓國內外強強聯手成為推動生技產業的活水。資誠已耕耘生技產業十幾年,促成 IPO 家數、金額均大幅成長,也將持續助力生技產業發展。
國家發展委員會詹方冠副主任委員致詞表示,從兩兆雙星、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到健康台灣,生技產業在政府政策中均佔有一席之地。近年有AI科技加持,讓生技邁向突破性發展,研發時間有望節省百倍,以及再生醫療的創新技術蓬勃發展,也成為生技產業成長動能。
詹方冠指出,賴清德總統成立了「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作為擬定政策的溝通平台,國發會也推動兆元投資,成立一個可促進公私協力的平台,引領民間資金導入生技產業,此外,國發會也成立四大新基金,包含100億元的AI基金、100億元的智慧醫療基金、文創與綠色成長基金,期許能挹注臺灣生技產業的產值從7千多億邁向兆元產業。
論壇首先開場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產業資訊組ITIS研究團隊鄭宇婷協同計畫主持人,分享「全球生醫產業趨勢與展望」,重點剖析全球生醫產業趨勢、大廠開發概況、布局動向,她指出,新冠疫情的紅利逐漸消失,成長趨勢回歸正軌,新藥與新興療法仍是市場成長的動力。此外,她也分享全球生醫產業的資本市場趨勢發展,併購轉為買方市場,藥廠對於交易態度謹慎,精準治療、癌症、免疫及神經相關領域將較吸引交易,期許透過借鑒全球的發展趨勢來為臺灣生醫產業擘畫未來發展方向。
緊接著由訊聯基因數位蔡政憲執行長作為主持人,與安宏生醫林助強董事長、NVIDIA生技醫療領域解決方案陳映嘉架構師、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智慧醫學專題中心施修明執行長、蒙特婁投資局外商直接投資部李雲亞洲業務發展總監等產業界、學研界及投資方的專家,深度探討AI技術如何驅動臺灣生醫創新力量,期許透過善用AI技術創造臺灣躍進國際市場的契機。
論壇第二場主題演講由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產業執業會計師黃珮娟分享「新創募資到IPO:台灣生醫資本市場展望」,闡述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在資本市場的強勁表現與未來的成長動能。黃珮娟強調,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營業額從2016年的4,700億台幣成長到2023年為7,578億台幣,截至2024年9月底,台灣上市與上櫃生技醫療類股市值已達1.46兆台幣。近年國際資本市場大幅修正、台灣市值仍維持穩定成長、有利台灣企業向外尋求授權、併購與共同合作。
第二場焦點座談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主持,邀請到台灣證券交易所張雪真上市一部副經理、中華開發生醫基金吳欣芳總經理、比翼生醫創投暨加速器陳彥諭執行合夥人等專家與投資人,共同針對「健康臺灣」政策願景中,如何鏈結國際資金的機會與挑戰進行分享,期許引流國際資金挹注臺灣生技產業。
同場加映(一):新創募資到 IPO:世界與臺灣生醫資本市場展望與挑戰同場加映(二):疫後時代的生技產業趨勢與創新—從精準醫療到永續發展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