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屆國家新創獎頒獎,Demo Day 助攻募資逾 50 億元

0

第 21 屆國家新創獎於 12 月 26 日舉行授獎典禮,本屆共評選出 196 組獲獎團隊,報名參賽團隊為近 3 年來最高。本屆獲獎的台灣團隊中,長聖生技的「CAR001:應用異體細胞治療實體腫瘤之細胞療法」關鍵技術已在台灣、美國均取得 Phase I、IIa 臨床試驗執行許可;倍智醫電的「倍利肺部影像輔助判讀軟體」有效提升醫師 20% 檢出率,已取得 TFDA 智慧醫材許可證,並已獲海外訂單。由台灣大學教授康仕仲領軍創業的智齡科技,在過去五年估值成長近 9 倍,獲得本屆唯一的最高榮譽「國家新創永續典範獎」。

主辦單位生策會/生策中心(以下簡稱生策會)指出,創業募資一向是耐力賽,尤其是研發、臨床試驗階段成本極高的生技醫療業,更需要資源挹注。國家新創獎舉辦 21 屆來,透過領域專業評審的眼光與評析,點亮台灣的生醫新創團隊聚光燈。本屆新創獎評審橫跨部會、醫界、科研、產業、創投、智財權、財會等領域,共有 85 位。

國家新創獎助攻生醫新創  資本總額逾近 238 億元

國家新創獎目的在於發掘生技醫療企業團隊、學界、醫界的新創技術價值,連結投資者資源,讓生技醫療產業創新技術的商化價值能落實與放大。新創獎評審總召集人、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表示,新創獎舉辦以來,已評估超過 2,800 項技術,其中從學校和生醫界推進成功創業的已經有 178 家,資本總額近 238 億元台幣,其中 1/3 的公司資本額達 1 億、16 家資本額超過 5 億元。

歷屆新創獎的 Demo Day,挑選分數優異的獲獎新創團隊上台發表,邀請指標投資公司出席,現場評估、回饋團隊,歷年參與投資的業者包括富邦金控、華南金控、緯創資通、友達集團等 24 家,顯見新創獎獲獎團隊的技術應用潛力和極高的投資價值。

楊泮池指出,在過去 5 年中,已經有 39 家團隊站上這個舞台,成功募資高達 18 家,募資總金額超過 50 億元以上。其中,4 年前從中研院技轉出來的新析生技,團隊從零開始到募到近 10 億元資金,研發的顯微光標靶儀也成功打進國際市場。

本屆獲選於 Demo Day 發表的新創團隊共有 10 組,除了已積極進軍國際的長聖生技、倍智醫電等,還包括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領域免疫功坊的「創新脂肪酸束平台應用於超長效型胜肽藥物開發」目前已有兩項藥物進入一期臨床試驗,目前成效良好且無副作用;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領域的康統醫學科技「醫瓦士(EVAS)—智慧手術 AI 虛擬助手」,具備深度醫療知識與 AI 技術,手術中提供即時語音提示醫生,即時生成病歷,日本證實能節省近半時間。

本屆 Demo Day 也有多組臨床醫學研發團隊發表,如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團隊的「長效型 GP-01 玻璃體注射療法:視神經損傷治療之突破性技術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任吳孟晃團隊研發的「創新即時透視血液屏障之內視鏡光學及智慧影像分析系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特聘教授陳震宇團隊、神瑞人工智慧研發的「腦震盪症候群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等。

Demo Day 上並邀請到國內重量級投資專家,包括漢民科技副總胡瑞卿、廣達電腦首席顧問謝耀方、友達智慧醫療事業群總經理廖世弘,當場評估與回饋 Demo Day 上的新創團隊,後續挹注資源可期。

學研、臨床新創最大贏家中醫大體系、長庚體系

生策會指出,本屆參賽團隊數目為近三年最高,在企業、國際、初創、學研、育成及臨床新創等六大組別中,企業新創參賽隊伍總數也是近三年來參賽數目最多的一組。最後獲獎的團隊中,以專業領域類別分析,196 個獲獎新創團隊技術類別,以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占比 22% 為最高,其次是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占 15%,第三則是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占 13%。

台灣的醫療品質受國際肯定,許多醫學院體系發展出不少領先技術。歷屆新創獎不乏醫院體系參與,本屆獲獎件數最多的單位,分別是中國醫藥大學與附醫體系、長庚醫院體系,兩者各有 14 件獲獎,雙雙並列最大贏家。其次是陽明交大的 9 件,第三是臺北醫學大學 8 件,都顯示台灣醫學界豐沛的研發動能。

附表 1:第 21 屆國家新創獎得獎者類別分布

類別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企業新創獎初創企業獎國際新創獎新創育成獎小計
件數8853331282196
比率45%27%17%6%4%1%100%

附表 2:第 21 屆國家新創獎得獎者技術專業領域分布

領域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農業與食品生技生醫產品研發新創醫療技術環境科技與能源應用醫療軟體開發創新醫護服務特化材料與應用生技創新防疫科技類新創育成獎小計
件數43292523201512108632196
比率22%15%13%12%10%8%6%5%4%3%2%1%100%

 

延伸閱讀:基龍米克斯與因美納簽約戰略合作備忘錄—將推動亞太頂尖基因定序中心之建設,助力推動台灣精準健康環境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