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Cancer Research UK, CRUK)將一月訂為子宮頸癌防治月,強調子宮頸癌早期發現及預防和的重要性。一項全球研究顯示,透過自我篩檢人類乳突病毒(HPV)可依據風險程度將 HPV 陽性患者分為高、中、低三種組別,為子宮頸癌篩檢提供了新策略。子宮頸癌仍是一個全球重大衛生問題, 每年奪走超過 34 萬人性命。約 90% 的患者處於醫療資源有限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地區,由於該地區較無法獲得有效的預防性護理,因此透過自我篩檢 HPV,有望提高早期發現的機率並及早接受治療,戰勝子宮頸癌。
新型 HPV 風險評估方法,8.3% 的受試者及早診斷出子宮頸癌
來自卡羅琳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和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涉及英國 855 名婦女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子宮頸癌檢測的新風險評估方法。這項研究主要針對那些未如期完成例行性子宮頸癌篩檢,且經過自我採檢測後測出 HPV 陽性反應的婦女。
該研究測試了一種新的風險評估方法,用於分析自我採檢的 HPV 測試結果。此新方法的重點在於以 Ct 值(cycle threshold)量測子宮頸癌的類型和病毒量,再根據檢測結果將患者分為高、中、低三種風險組別。
HPV 16 型且 Ct 值低於 30 的女性被認定為罹患子宮頸癌前期,或罹癌的風險最高。這種根據特定病毒特徵進行的風險分類,為醫療人員提供了詳細的洞見。結果顯示,8.3% 的女性(71 名受試者)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前期。相較之下,超過一半的 HPV 陽性女性被歸類為低風險,一年內罹患子宮頸癌的幾率為 4%。
負責該研究的作者,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 Peter Sasieni 教授表示:「對於低風險人群來說,12 個月後重新檢測是一種安全的方法,而中風險人群則應該尋求臨床檢測。」
預計2030 年,患者將增加到 70 萬,死亡人數也將高達 40 萬
子宮頸癌發生於子宮頸,子宮頸是連接子宮和陰道的通道。幾乎所有病例(約 99%)都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 HPV 是一種常見的病毒,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雖然大多數 HPV 在感染後會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自行清除,但持續感染可能會導致子宮頸癌。
儘管子宮頸癌是一種可防治的疾病,它仍然是全球女性癌症排名第四。若不擴大防治力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告,到2030年,子宮頸癌患者將從 2018 年的 57 萬人增加到 70 萬人,死亡人數也將從 31.1 萬人增加到 40 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如果及早發現,子宮頸癌的治癒率其實很高。即使在晚期診斷出來,仍然可以透過正確的治療來有效控制病情,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世界衛生組織的助理署長 Princess Nothemba (Nono) Simelela 博士表示:「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龐大死亡率是全球衛生界數十年來忽視的結果,不過,這個劇本是可以被改寫的。」
延伸閱讀:基因線上 2024 年度精選:國際生技製藥新聞 Top 10©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