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歲著名黑豹演員 Chadwick Boseman 日前因大腸直腸癌逝世,使大腸直腸癌受到大眾關注。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的死亡率是所有癌症的第三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2018 年大腸直腸癌在癌症相關死亡案例中佔 18.75%(約 180 萬例)。雖然大腸直腸癌大多發生在老年族群,但據研究顯示,50 歲以下大腸直腸癌案例正以每年 2% 的速度增長。
台灣大腸直腸癌的流行病學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分別排名所有癌症的第 2 與第 3。台灣衛福部統計,2006 年,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台灣最多發生人數的癌症。不僅如此,2016 年,台灣的大腸直腸癌標準死亡率為每 10 萬人中有 14.6 人,相比 1995 年提升 9.8%。除了死亡率,2015 年大腸直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中 43 人,相比 2006 年增加了 87.8%。
80% 大腸直腸癌患者因生活習慣異常染病
大腸直腸癌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息肉(adenomatous polyp)癌化造成,症狀與腫瘤生長的位置高度相關,其中約 40% 發生於近端結腸(proximal colon),60% 位於遠端結腸(distal colon)或直腸(rectum)的位置。患者起初不會有什麼症狀,但至晚期將出現疲倦、厭食、體重減輕的現象;此外,若癌細胞增生於近端結腸的右側,患者會產生貧血、腹瀉、腹部腫塊等狀態,位居遠端結腸左側的患者會發現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瀉等症狀。而直腸癌則出現排便急迫、排便帶血/黏液、泌尿道方面症狀和直腸陰道瘺(rectovaginal fistula)等病徵。
其實,罹患大腸直腸癌約 20% 來自遺傳與基因,其他 80% 是受到生活習慣影響。台灣衛福部指出,台灣大腸直腸癌案例攀升主要因為現代人攝取過多紅肉,也就是肌紅蛋白(myoglobin)較多的肉品,例如牛肉、豬肉、羊肉;並且缺乏運動習慣導致廢胖、還有長期採取低纖維高脂肪飲食等要素。
50 歲以下民眾發病率為何提升?
有點需注意,相較 50 歲以上族群,從大腸直腸癌症狀出現到醫師確診平均花了 29 天,調查發現 50 歲以下族群的平均天數卻為 271 天,差了約 8 個月的時間,這顯示 50 歲以下族群容易錯過大腸直腸癌黃金治療時間,確診時可能癌症已進入後期。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時下 50 歲以下族群不樂意談論自己特定部位的健康訊息,尤其當問題出在臀部內或排泄系統時。50 歲以下族群可能一拖再拖,認為症狀會自然消失,但最可能發生的是延宕診療時間,從容易治療的大腸直腸癌 1 期演變至 3 或 4 期。
早點發現大腸直腸癌,存活率可達 90%
預防勝過治療,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建議所有人在 45 歲前都應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若家族史中有大腸直腸癌病史,應將篩檢年齡提早至 40 歲,或是將罹患大腸直腸癌的近親年齡減 10 歲,早於該歲數篩檢一次比較好。
Levine 癌症中心醫學副教授 Mohamed E. Salem 博士指出,早或晚發現癌症、即時就醫在治療上有很大的差別。據台灣衛福部統計顯示,若妥善治療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存活率高達 90% 以上,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此外,美國癌症協會的監測科研主任 Rebecca L. Siegel 表示,青年族群罹患早期大腸直腸癌的前五年存活率高達 94%,反觀晚期患者存活率卻低於 20%,差距迥異到「根本是生與死的差別」。
目前大腸直腸癌篩檢有 2 種主流方法,分別為糞便潛血篩檢(fa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與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糞便潛血篩檢主要檢查糞便中是否出血,且因為採用免疫法,所以無需事前控制飲食。糞便潛血篩檢的弱項在於無法 100% 確認確診,但有數據顯示只要每人 2 年一次定期篩檢,可有效將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將低 18% 至 33%。至於大腸鏡檢查,民眾需於前一天喝下清理腸子的液體,相對麻煩,但大腸鏡卻最能有效發現癌前病變的息肉,更可以直接進取樣切片或切除。
50 歲以下族群應加緊提升對大腸直腸癌的疾病意識,不要因為害臊而不去尋求專業醫生建議,而導致遺憾發生。此外,醫生、專家也可以多提醒 50 歲以下民眾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風險,使其保持定期篩檢的好習慣。
延伸閱讀:大腸桿菌誘導大腸癌生成?基因突變指紋來解密參考資料:
1.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29/health/colon-cancer-chadwick-boseman.html
2. https://taiwangov.com/IU5Ap
3. https://dep.mohw.gov.tw/DOS/cp-1720-7336-113.html
4.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