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2025 年生策年會隆重舉行,會場雲集超過五百家橫跨生技、醫療、ICT、金融與法規等領域的重要政府長官與產業代表,形成空前規模。會議聚焦在後疫情時代臺灣如何掌握 AI 浪潮、因應美中關稅變局,以及推進精準醫療與智慧健康照護等關鍵戰略,象徵臺灣正積極以創新為槓桿,全面提升醫療健康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本年度以「承」為年度主題,象徵在累積多年產業與政策基礎之上,進一步承先啟後、乘勢前行。本屆年會將集結來自政府、產業與國際領域的跨界領袖,共同探討面對全球政經局勢劇變下,臺灣大健康產業如何持續深化政策布局、強化產業韌性,並以創新為引擎,穩健邁向國際,厚植「健康臺灣」的長遠競爭力。
翁啟惠:生策會作為橋梁,推動 AI × 生醫新格局
生策會會長翁啟惠在開場致詞中表示,生策會自創立 23 年來,在各界支持下,始終扮演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橋梁角色,推動臺灣在醫療與大健康產業的持續升級,期望凝聚產官學研共識,為臺灣未來 10 年的健康產業轉型打下穩固基礎。
翁啟惠特別指出,臺灣在 AI 與 ICT 領域具備先天優勢,應進一步將此科技優勢導入生醫與醫療體系,實現真正的「AI × 生技」。在政府《健康臺灣》政策加持下,臺灣可望於全球高齡化與慢性病驅動下,成為亞洲智慧健康的核心基地。
他也提醒產業界,美國新關稅政策將可能造成出口變數,呼籲企業須善用政府已提出的五大營運對策,包括調整供應鏈、擴大海外佈局等,同時強調生策會將持續與政府協作,協助企業迎戰挑戰、轉型升級。
賴清德:三大主軸建構健康臺灣,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
總統賴清德親臨年會現場發表政策演說,肯定生策會長年來在推動生醫產業政策、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以及促成跨域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貢獻。他指出,在王金平創辦人、翁啟惠會長及歷屆幹部的帶領下,生策會成功協助臺灣建立以醫療、生技與科技為主軸的「三合一」產業架構。
賴總統指出,臺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國人「活得久、活得健康」,是其總統任期的核心施政目標。他提出的「健康臺灣」涵蓋三大主軸:一、加強重大癌症防治與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二、推動 三高防治 888 計畫;三、強化心理健康與韌性社會建構。這些措施均已取得初步成果,且預計在五年內投入超過 489 億元資源「健康台灣深耕計畫」。
在生醫創新方面,他提及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所推動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NGS),已有效應用於癌症早篩與藥物開發,並透過蒐集的 Bio-data(生醫資料)加速精準醫療產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已於去年通過,為再生醫療法制化奠定基礎,象徵臺灣邁入細胞與基因療法新時代。
他強調,臺灣擁有強大的健保巨量資料、高品質的醫療體系與世界領先的 ICT 產業,只要持續放寬募資法規限制、完備生技園區產業聚落、強化人才培育與場域試驗,生醫產業必能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與半導體產業比肩。
邱泰源:整合 BIO × ICT,加速健康產業規模化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生策會多年來是衛福部政策落實最可靠的夥伴,無論在醫療設備升級、產業鏈整合、或國際展會推動上都展現極大助力。他指出,在 AI 與高齡社會雙重推力下,臺灣正面臨健康照護模式的重大轉型,政府將持續擴大「健康臺灣」戰略落地,致力於建構涵蓋醫療、長照與預防的整合性照護系統。
邱部長進一步說明,衛福部正在推動「BIO × ICT」深度整合策略,透過智慧醫療導入醫院與長照機構,並引進 AI 診斷、遠距照護與健康監控科技,加速推動生醫產業進入兆元規模。他強調:「健康臺灣的目標不僅是國人健康,更是打造強健的醫療經濟體系,使臺灣在國際醫療價值鏈中站穩高位。」
他亦期勉產官學研界深化合作,讓臺灣在國際市場上持續開拓、發聲、領先,並預告即將帶領代表團出訪東南亞與日、韓,展現臺灣醫療科技的實力與商機。
臺灣健康產業關鍵轉型年,以創新驅動全球佈局
2025 年生策年會所揭示的,不僅是一場政策成果展示,更是一場面對全球挑戰下,臺灣如何以科技與創新為主軸,重構醫療與健康產業的長遠規劃藍圖。從 AI 應用、智慧醫療、法規改革到國際投資佈局,臺灣正以「技術為本、制度為橋、人才為根」的方式,打造全球醫療新格局。更如總統所言:「只要齊心努力,臺灣不僅可以立足本土,更能行銷全球、佈局世界,成為健康產業的亞洲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