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許多癌症治療帶來希望,但其中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以頭頸癌為例,目前醫界仍不清楚影響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產生耐藥性與否的因素,不過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 Grossman School)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摩爾斯癌症中心(UC San Diego Moores Cancer Center)在最新研究中有了突破。
研究團隊發現,頭頸癌患者體內癌細胞 9 號染色體上遺傳物質的多寡,與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之間存在關聯,隨著深入理解耐藥機制並改進預測性生物標誌物,未來將有望協助患者及早制定治療策略。
帶「冷腫瘤」頭頸癌患者常見染色體臂 9p 丟失
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是常見的癌症類型,團隊主要針對的是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無關的 HPV-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進行研究。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快速生長的癌細胞具魯莽分裂的傾向,HPV-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中廣泛存在染色體數異常情況,這些患者對 PD-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也難以捉摸,只有約 15% 患者反應良好。
在 2021 年研究中,團隊發現染色體臂 9p 更有可能在對免疫療法無反應的「冷腫瘤」(cold tumor)患者中丟失,9p 包含許多基因,其中 9p21 位點上更編碼著能觸發對癌細胞攻擊的干擾素基因,然而在新研究中對驅動因素深入探索後,研究人員發現,9p24.1 位點很可能才是造成反應落差影響的關鍵。
透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癌症基因組圖譜(Cancer Genome Atlas)及 Caris Life Sciences 收集的數據庫,團隊測量了 HPV-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癌細胞中 9p24.1 位點丟失程度,並首次將其與患者接受檢查點抑制劑後的生存期聯繫起來。
在接受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9p24.1 位點癌細胞供應多的患者平均能存活 30 個月,較低患者平均僅能存活 11 個月,而在後續對 10 種實體瘤全外顯子組分析(Whole-exome analyses)中,團隊也發現額外的 9p24.1 與肺鱗癌、宮頸鱗癌等其他類型鱗癌患者出現熱腫瘤免疫特徵的相關性。
9p24.1 是基因定義的軸
目前已知 9p 染色體部分包括位於 9p24.1 上的 JAK 激酶(JAK)等基因,由於這些基因會指導干擾素的產生和反應,團隊認為,額外的 9p24.1 很可能透過 JAK 信號增加癌細胞中的干擾素反應信號,考量到 9p24.1 劑量會影響腫瘤附近的環境,第一研究作者 Xin Zhao 博士認為,或許需要將 JAK DNA 或 RNA 表達納入鱗狀或實體瘤的精確治療策略中。
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研究所成員、共同資深研究作者 Teresa Davoli 則認為,這些發現顯示 9p24.1 能做為基因定義的軸心,用來預測頭頸鱗狀細胞癌患者對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是否會良好,「如果我們有辦法判斷哪些患者沒有反應,醫生可以迅速將治療手段轉為化療,而不是讓他們暴露於免疫療法帶來的副作用之中。」
以細胞表面糖分子為靶點,有望提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成效參考資料:
1.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https://doi.org/10.1073/pnas.2213835119
2. https://nyulangone.org/news/newfound-cancer-cell-biology-suggests-which-patients-will-respond-immunotherapy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