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創新不保證市場成功:了解真正市場需求,打動五大利害關係人

0

在醫療科技、診斷或治療方案的市場應用領域,「創新」往往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命科學創業中心(UC Berkeley, Life Sciences Entrepreneurship Center)執行總監達倫·庫克(Darren Cooke)指出,要讓一項突破性的產品進入市場,光靠技術是不夠的。企業還需要理解金融動機、應對複雜的法規環境,並滿足整個醫療生態系統中各方的需求。

醫療創新不只是技術突破,「市場策略」也是一大挑戰

庫克強調:「建造一個優秀的產品並不夠,你必須理解它周圍的生態系統。如果想讓創新被採用,五大關鍵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都必須全力支持,甚至是踴躍投入。」

這五大關鍵利害關係人分別是:

  1. 患者(Patients)——最終使用創新的群體,他們的需求應該是核心考量。
  2. 醫療服務提供者(Providers)——包括醫師、醫院及醫療機構,他們是技術的直接應用者。
  3. 支付方(Payers)——如保險公司及給付機構,決定誰來支付創新的費用。
  4. 合作夥伴(Partners)——協助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的公司與機構。
  5. 監管機構(Permitters)——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負責批准產品合法上市。

成功進入市場的關鍵,在於深入理解這些利害關係人的動機。庫克表示:「創業公司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框架——我們稱之為生命科學創業地圖(Life Sciences Venture Canvas)。這個框架幫助企業釐清五大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驅動力,畢竟投資人通常希望創業團隊能夠清楚掌握這些因素。」

若無法獲得這些利害關係人的支持,無論產品技術有多麼創新,都很可能無法成功商業化。庫克提醒:「產品或許很棒,但如果無法讓這些利害關係人參與並接受它,這個產品最終恐將不會被市場採用。」

改善病患健康是否已然足夠?醫療創新還需要提供「財務誘因」

許多創業者誤以為只要產品能提升病患健康結果(Patient Outcomes),市場就會自然而然接受。然而,庫克指出:「許多創新者跌倒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知道保險公司(Payers)需要財務回報才會支付,但卻忽略了醫療提供者(Providers)也需要看到財務回報,才會願意採用新技術。」

在美國這樣的盈利導向(Profit-Driven)的醫療體系中,財務動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庫克甚至直言:「儘管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醫療人員的決策是根據病患利益,但實際上財務表現往往才是關鍵驅動力。」

他表示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醫療行業。在潔淨能源(Clean Tech)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庫克舉例:「許多人以為產品更環保(Greener)就會被市場接受,但其實最終還是要看它的財務是否具有可行性(Financial Viability)。」

因此,創業者若想讓創新成功進入市場,必須弄清楚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財務誘因。庫克總結:「關鍵在於讓患者、醫療提供者、支付方、合作夥伴和監管機構的財務動機保持一致,才有機會成功推動市場應用。」

監管挑戰比想像中容易克服?掌握關鍵策略是成功關鍵

法規監管(Regulation)一直是醫療創業的一大門檻,許多新創企業在面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等機構時感到畏懼。然而,庫克認為:「真正讓投資人信任的,是創業者是否了解監管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是否有擬定實際的策略去克服這些挑戰。」

然而,監管挑戰可能比想像中容易應對。庫克指出:「監管機構其實比許多人想像的更容易接觸。創業者可以透過安排非正式會議,直接向 FDA 詢問產品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許多新創企業往往忽略如此簡單的環節。「你會驚訝地發現,有多少公司連詢問 FDA 的基本動作都沒有做。」庫克建議:「只需要發封電子郵件,預約一次會議,然後開誠布公地討論你的產品需求。」對許多創業者來說,這樣的直接對話可能是市場突破的轉捩點。

以患者為核心:真正的創新來自深度理解需求

說到底,所有醫療創新都應該圍繞著患者(Patients)進行發展。庫克強調:「雖然財務考量很重要,但它也不應該凌駕於患者需求之上。」然而,真正理解患者需求並不只是理論上的概念,而是應該透過實際對話來獲取第一手資訊。庫克建議:「與患者交談是創業者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他們不僅願意分享,還能提供最真實的市場反應。」

患者的需求往往能幫助創業者快速了解,這樣的創新是否真的具有足夠的市場價值。例如,當患者對現有治療方式已經滿意時,市場對新創方案的需求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烈。庫克指出:「如果現有方案已經能滿足患者需求,要問的是這樣的「創新」是否真的必要存在?」

但如果創新能夠解決患者的真正痛點(Pain Points),那麼市場接受度將會大幅提升。庫克表示:「真正推動醫療發展的,是對患者需求的深入理解與回應。如果患者沒有感受到改變的必要性,那麼創新就很難成功。」

無論是美國還是全球市場,這套方法論都是通用的。庫克總結:「最終,我們希望這些創新能夠提升健康並改善生活(Enhance Health and Improve Lives)。這才是醫療創新的核心價值。」

創新+市場策略,有效提高成功率

醫療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場市場策略的較量。無論是理解五大利害關係人的動機、確保財務回報的可行性,還是掌握監管挑戰的應對策略,每個環節都可能決定產品的成敗。

庫克的核心建議是:「畫出市場藍圖,理解所有利害關係人,確保每個人都能清楚看見自己的定位與價值。」這不僅是生命科學創業成功的關鍵,更是是否能讓醫療創新真正造福社會的關鍵。

在接受基因線上專訪時,Darren Cooke 探討如何將突破性的創新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找到市場真正的需求。」作為在舊金山摩根大通健康醫療大會期間舉辦之柏克萊生技展示會的幕後推手,他在過去兩年中深入探討過監管法規的障礙、產學合作以及生技創新拓展策略等實質議題。(來源:基因線上)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