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戰略啟航,臺灣前瞻布局迎接全球挑戰

0

在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與地緣政治變局之際,臺灣正全力推動智慧科技策略,為未來發展鋪設新藍圖。在 2024 年「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行政院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聯合提出的智慧科技總結報告,闡明臺灣將以「五大信賴產業」、「前瞻科技布局」以及「人才培育與國際合作」為核心主軸,實現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願景。

科技領航:五大信賴產業強化國際競爭力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演講內容)

報告指出,半導體人工智慧(AI)次世代通訊資安以及軍工科技五大產業是臺灣科技實力的基石。未來將透過技術自主化與國際合作,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領先地位。

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董事長魏哲家表示,臺灣具備世界級的硬體製造優勢,正加速整合半導體晶片與人工智慧應用,發展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新興科技。同時,臺灣將持續深耕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推動垂直整合,確保技術領先優勢。

此外,人工智慧的應用正在擴展至更多領域。報告指出,AI 技術已成為能源管理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工具。例如,AI 可被應用於節能減碳與水資源優化,為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全新動能。中華電信董事簡立峰強調,透過邊緣 AI 技術,臺灣將實現由硬體到軟體的智慧服務整合,創造更多應用場景。

前瞻科技:佈局未來,搶占制高點

(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智慧科技引言簡報-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蔡志宏教授)

臺灣的科技策略不僅聚焦於現有的強項,還積極向量子科技太空技術綠能等前瞻領域延伸。報告強調,臺灣希望藉此提升全球科技話語權,並在新興領域占得先機。

量子技術的發展被視為全球科技競爭的下一個焦點。臺灣將專注於量子電腦與量子通訊的研發,並投入低溫晶片與關鍵零組件技術。同時,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的發展也被提上議程,這將是保障未來數位安全的關鍵。

在太空科技方面,臺灣正加速推動中低軌衛星製造技術的自主化,構建完整供應鏈。透過與國際合作夥伴的聯手,臺灣的太空通訊與衛星應用技術將獲得進一步提升。報告指出這不僅能增強國防韌性,也將創造出龐大的產業機遇。

報告還提到,臺灣正在積極應對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創新節能與負碳技術的研發,將成為臺灣永續發展的核心策略。同時,政府也在推動海洋科研,透過提升海域測繪與監測能力,促進生態系統保護,落實永續利用目標。

培育人才:構建全球科技競爭力的基石

(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智慧科技引言簡報-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蔡志宏教授)

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對臺灣科技產業的人力資本構成挑戰,為此,智慧科技總結報告特別強調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並提出系列政策以提升臺灣在國際人才市場的吸引力。

報告指出,臺灣將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提升教育質量,並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為國際化專業人才的養成提供支持。與此同時,政府計劃吸引更多海外頂尖人才,為臺灣的科技創新注入新血。

針對國內人才的養成,報告強調需要深化跨領域培訓,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應用與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通過這些行動,政府希望讓臺灣的科技創新更加多元化,並縮小產學落差。

國際合作也是重點之一。報告中提到,臺灣將加強與全球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前瞻人才的雙向流動,構建國際化的人才網絡。通過這些努力,臺灣不僅能吸引外部資源,還能促進本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結語:智慧科技引領臺灣邁向未來

智慧科技策略報告描繪一幅清晰的未來藍圖,展現出臺灣在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上的雄心。從深化五大信賴產業到拓展前瞻科技布局,再到加強人才培育與國際合作,這些策略為臺灣應對全球挑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政策逐步落地,臺灣有望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穩居前列。同時,以智慧科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也將成為其他國家參考的典範,助力臺灣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的影響力。

詳情請觀看全科會影片:https://nstc.tw/tc/12th/videos

延伸閱讀:「第十二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主題報導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E5%AE%98%E7%B6%B2%E9%9B%BB%E5%AD%90%E5%A0%B1redesign_banner-1024x128-1.png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