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新經濟」策略:數位化轉型、供應鏈強化及人才投資

0

在全球經濟動盪與科技迅速變革的背景下,臺灣以「創新經濟」為始,提出一系列政策與措施,意圖以科技為引擎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並應對淨零碳排(Net-Zero Emissions)與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挑戰。在「第十二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不僅勾勒出未來經濟發展的藍圖,也為產業、人才和環境的永續發展提供具體方向。

(第十二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創新經濟」策略報告)

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產業升級雙引擎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崛起,專家提出以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及高效晶片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戰略。透過結合國際技術資源,臺灣正努力構建完善的 AI 生態系。不僅是大企業,中小企業也被視為創新轉型的重要環節。為協助中小企業迎接數位化,政府提供多層次支持,涵蓋技術工具、輔導機制與人才培育,降低技術導入的門檻。

同時,智慧製造智慧農業被列為重要推動項目。以機器手臂技術為例,政府正積極打造智慧製造體系,提升生產效率;在農業方面,則發展智慧農業技術,提升糧食安全管理效率,讓傳統產業注入更多科技元素。透過科技創新驅動,臺灣正逐步邁向數位轉型的全面落地。

強化供應鏈韌性:打造產業穩定基石

供應鏈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韌性,特別是在地緣政治局勢與全球化退潮的雙重影響下,臺灣正面臨能資源供應與安全的重大挑戰。經濟部提出透過創新科技推動供應鏈安全升級的策略,包括強化半導體5G光電技術的研發能量,並發展無人機自主車輛技術,確保關鍵產業的供應鏈穩定

會議中強調能源轉型的緊迫性,推動多元綠能布局區域水資源調度成為關鍵目標。同時,透過建構可信賴的供應鏈架構,政府不僅希望保障內需,更計畫強化國際鏈結,讓臺灣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維持重要地位。

投資未來:人才是創新經濟的關鍵

在創新經濟的框架中,人才被視為最核心的資本。面對全球人才爭奪戰及人口結構變化,專家提出一系列針對性方針,包括支持五大信賴產業(如半導體、次世代通訊、AI 及淨零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培育計畫。透過深化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政府希望為臺灣培育出具備全球視野的跨域科技人才。

此外,技職教育的強化也成為重點。政府計畫擴大對技術性專才的支持,例如針對綠領人才(Green Collar Talent)的專業訓練,並提供配套財務支持與獎勵機制,讓更多青年能投身綠色經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運動與競技領域的專業人才培育也被納入規劃中。從運動選手到裁判的專業訓練,報告力求提升臺灣在運動產業上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擴大人才多樣性。

結語:以創新經濟迎接未來挑戰

(第十二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創新經濟」策略報告)

臺灣正站在全球經濟變局的十字路口,經濟部的創新經濟策略期望整合產官學研的力量,以科技創新為主軸,驅動產業升級與人才培育。會議報告強調,唯有透過全面性的數位化轉型供應鏈強化人才投資,臺灣才能在全球競爭中持續領先。

未來,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政府期望不僅能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為國民提供更多元的經濟機會。這份藍圖將成為臺灣朝向創新與永續經濟目標邁進的重要指引,為下一個世代開啟充滿可能性的未來。

詳情請觀看全科會影片:https://nstc.tw/tc/12th/videos

延伸閱讀:「第十二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主題報導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E5%AE%98%E7%B6%B2%E9%9B%BB%E5%AD%90%E5%A0%B1redesign_banner-1024x128-1.png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