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 Foxconn)人工智慧(AI)護理機器人 Nurabot 於本週 GTC 大會首度亮相。這款護理機器人能夠優化醫療工作流程並提升病患照護品質,預計將於今年內部署至台灣地區的合作醫院。並由全球百大智慧醫院之一的臺中榮民總醫院率先導入應用。在「Transform Patient Care With Digital Twins and AI-Powered Nursing Robots」的專題演講中,鴻海將進一步公開分享台灣首個數位孿生醫院病房的案例,探索 AI 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
GTC 大會專題演講,鴻海展示 Nurabot AI 應用於醫療場景
演講內容聚焦於 NVIDIA Omniverse 和 Isaac Sim 如何在 3D 醫院環境中優化護理協作機器人,提高工作效率與精確度。並展示如何為乳腺癌和冠狀動脈疾病等疾病創建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從而實現個性化治療方案並提升醫患溝通效果。
講者亦展現鴻海如何利用 NVIDIA GPU 計算能力與多模態 AI 框架,開發大型醫學模型,用於疾病預測、治療建議和個性化健康管理。講者也討論 Isaac Sim 和 NVIDIA Omniverse 如何推動精確任務模擬,自動化重複性流程,提高醫院運營效率。演講中以台中榮民總醫院案例,分析解釋護理機器人Nurabot,如何參與臨床照護以及優化醫療動線,降低護理人員負擔並助力智慧醫療。
依循 3+3 戰略,CoDoctor 系列提前布局護理機器人
鴻海 B 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去年底表示,旗下 3 款 CoDoctor 系列產品成功取得衛生福利部食藥署 (TFDA) 醫療器材上市許可,逐步應用於多元場域,並在依循集團「3+3」戰略下,布局護理機器人產品。
鴻海旗下 CoDoctor Pro 智合醫多功能檢測儀專業版、CoDoctor Home 智合醫多功能檢測儀居家版,以及 CoDoctor Eye 手持式智慧影像擷取儀與影像管理平台,均成功取得 TFDA 醫療器材上市許可。
同時,鴻海持續深耕數位健康,並與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的指標醫院夥伴合作 CoDoctor AI 輔助診斷模型,建立六大醫學圖像及影像類巨量醫學模型 (Large Medicine Model) 與數位孿生的應用。具體臨床實踐涵蓋眼底影像判讀、單導心電判讀、胸腔肺癌早期診斷、攝護腺腫瘤位置偵測、子宮肌瘤自動偵測,以及冠心病與乳癌的數位孿生模擬等多項突破性特色應用。
定位整合醫療產業生態,鴻海盼分擔醫護人員壓力
姜志雄指出,生命科學領域的主權式 AI 結合台灣的醫療科學與數據科學,是台灣的強項,鴻海在醫療產業的定位是生態整合者 (ecosystem integrator),數位健康的發展是一項關乎國家永續發展的工程,需要一步一腳印。他也強調,AI 並非要取代醫生,而是輔助醫護人員分擔壓力,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實現醫療與科技的協同效應,為台灣的醫療體系帶來長久的價值。
參考資料:
1.https://www.honhai.com/zh-tw/press-center/press-releases/latest-news?category=3plus3
2.https://www.honhai.com/zh-tw/press-center/press-releases/latest-news/1490
3.https://www.nvidia.com/gtc/session-catalog/?search=73232,%2072841,%2074078,%2074446,%2074429,%2074035&search=73232%2C+72841%2C+74078%2C+74446%2C+74429%2C+74035&tab.catalogallsessionstab=16566177511100015Kus#/session/1734095763014001bmtm
4.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6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