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結合多體學分析,提升「癌王」胰臟癌治療成效!

0

胰臟癌是所有癌種中最棘手的一項,出現症狀確診時多已為中晚期,平均約僅 9% 患者在確診後可存活達 5 年。近期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醫學院團隊發佈於 Nature Genetics 期刊新研究,利用單細胞分析結合多體學(multiomics)空間分析技術,揭開胰臟癌發展過程中,正常細胞轉變外腫瘤細胞的演進模式,提供研究胰臟癌抗藥性機制的新見解,也有助開發免疫治療等新療法。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下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ancer Moonshot 計畫資助,Human Tumor Atlas Network 研究的一環。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投入 2300 萬美金入遠端癌症照護研究!(基因線上國際版)

單細胞定序與多體學分析,建立胰臟腫瘤細胞亞型

本研究分析樣本來自 31 名患者胰臟癌患者,取出 83 份胰臟腫瘤細胞進行定序。所有樣本都進行單細胞 RNA 定序、64 份樣本進行全外顯子定序(whole-exome sequencing)、30 份進行蛋白體分析。

隨著基因表達圖譜建立,他們根據特定胰臟癌的基因生物標記如 KRAS 訊息傳遞表現、細胞壓力、上皮細胞間質轉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癌症轉移機轉,確立胰臟腫瘤發生過程中各種細胞亞群(cell subpopulation)。

根據細胞亞群分類,研究團隊也提出胰腺癌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關鍵轉變點:1) 正常胰臟細胞在癌前病變時的轉變。2) 癌前細胞到早期癌細胞的轉變。未來的研究將集中在第三個關鍵轉變點:原始腫瘤演變到轉移性疾病,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將提供預防胰臟癌發生的預防策略。

此外,針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checkpoint)治療經常無效的導管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類型,研究團隊發現 PDAC 腫瘤微環境中 NK、CD4+、CD8+ 等  T 細胞耗竭 (T cell exhaustion) 訊號高度表達,未來標靶這類 biomarker 可以增強接受免疫治療的抗腫瘤 T 細胞活性。

延伸閱讀:95% 的第一期胰臟癌可被檢測出!細胞外囊泡檢測法助癌症早期診斷與治療

參考資料:
1. https://medicine.wustl.edu/news/study-offers-insights-into-how-pancreatic-cancer-develops/
2. Nature Genetics, 202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2-01157-1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