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失語巴金森氏症患者,語音訓練 LSVT LOUD 找回溝通力

0

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為一種漸進性神經退化疾病,其病程會隨著時間逐步加劇,從而影響患者的運動、語言及吞嚥功能。雖然在初期診斷或疾病剛發病時,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明顯的語言或吞嚥問題,但隨著神經細胞功能逐漸喪失,許多患者便會展現出運動不及型吶語症 (hypokinetic dysarthria) 的症狀。此一症狀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嘎 (harsh vocal quality)、重音不足 (reduced stress)、音量變化不明顯 (monoloudness) 以及聲母構音不清(imprecise consonants),這些改變使得患者在日常溝通上面臨較大挑戰。由於患者自身對於語音變化的感知能力下降,因此治療上需要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協助指導,透過各種發聲及發音練習,幫助患者改善語音清晰度與表達效果。

語言治療對於巴金森氏症患者至關重要,約 89% 的患者會出現吶語等語言溝通方面問題,其常見症狀包括:聲音變小、音量減弱,導致講話不清楚;語速過快或過慢,影響表達能力;語調單一、缺乏抑揚頓挫,使溝通變得困難。透過語言治療,患者可提升音量與語言清晰度,使說話更有力、更容易被理解;增強肺活量與發聲控制,減少語言模糊與斷句問題,改善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進而提升社交與自信心。

治療方式包括語音訓練,如專為巴金森患者設計的 LSVT LOUD(Lee Silverman Voice Treatment),透過強化發聲肌肉力量來提升語音清晰度。此外,呼吸與發聲訓練(如深呼吸並長時間發出「啊——」)有助於控制語速,避免說話過快。而非語言溝通輔助方面,如手勢、書寫、應用程式,或使用語音放大器與電子裝置,也能幫助患者更順暢地表達自己。

除了語言方面的困難外,隨著疾病的進展,吞嚥困難(Dysphagia)也可能隨之出現。由於大腦對於肌肉控制能力的削弱,患者在吞嚥過程中容易發生嗆咳或誤吸情形,進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為了降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專業治療師會採用各種吞嚥訓練方法,例如針對口腔與喉部肌肉的運動訓練,以及改變吞嚥方式如「下巴向前低頭吞嚥法」等技巧,這些方法可協助患者增強吞嚥肌肉的協調性,提升吞嚥安全性。此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進食時調整食物的質地,如選擇泥狀、軟質或糊狀食物,以減少食物在吞嚥過程中引起的不適與危險。透過這些早期且積極的介入措施,患者在語言與吞嚥功能上的改善不僅能提升溝通效果,也能有效降低進食時出現嗆咳或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進一步促進日常生活的順暢與安全。

巴金森氏症除了在運動與語言方面帶來明顯影響之外,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疾病進展,許多患者可能會因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而產生憂鬱 (Depression) 與焦慮 (Anxiety) 等情緒障礙。統計數據顯示,約有 40% 至 50% 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憂鬱症狀,而焦慮的發生率也相當顯著,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同時出現這兩種情況。這些情緒變化往往與大腦中多巴胺、血清素及其他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的減少有關,而這種生理性因素與對疾病本身的心理反應共同作用,使得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感到更大的壓力與無力感。

巴金森氏症的治療與管理是一個多面向的議題,涵蓋了語言與吞嚥功能、心理與認知狀態,以及飲食與生活方式等多個層面。透過語言治療與吞嚥訓練,患者可以在改善發聲、增強語言清晰度的同時,降低因吞嚥不順而引發的併發症風險;而針對憂鬱、焦慮與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藥物與心理治療的配合能夠有效穩定情緒,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


參考資料:
1.https://www.hch.gov.tw/?aid=86&pid=100&page_name=detail&iid=500
2.https://www.hch.gov.tw/?aid=86&pid=100&page_name=detail&iid=499
3.http://www.pdcare.org.tw/medical/article?idx=17
4.https://www.tfrd.org.tw/upload/manual/aca/Dissertation/15th/15thTseng.pdf
5.https://www.lsvtglobal.com/LSVTLoud
6.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06-03697-004
7.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118943/
8.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223711/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