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2 日,由社團法人中華無菌製劑協會(本文簡稱「無菌製劑協會」)主辦、台灣莎多利斯斯泰迪股份有限公司(Sartorius Stedim Taiwan,本文簡稱「台灣莎多利斯」)協辦的「過濾技術基礎與濾膜完整性測試」研討會,齊聚來自生物製藥領域的產業先進共襄盛舉。

本次會議由目前擔任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的產品和計畫的資深經理 Magnus Stering主講,以及來自台灣莎多利斯的多位專家進行聯合演講,深入探討最新的技術發展、法規更新及最佳實踐,期望提升參與者對這些關鍵領域的認識和應用能力。

研討會的討論內容涵蓋過濾技術的基本原理、歐盟 GMP 指南附則 1 (Annex 1)的法規框架、濾膜完整性測試(Integrity Test)的基本原理和法規視角,以及單次使用系統(SUS)的完整性測試等主題。無菌製劑協會理事長吳國雄到場致開幕詞也強調,濾器完整性測試是製藥和生物技術領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旨在確保濾器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提供有效的進行無菌過濾。
過濾技術所用到的 PFAS 材料將在 12 年內逐步被替代

Ivy Chuang 介紹過濾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過濾材料的選擇、過濾元件的結構、過濾尺寸的確定以及未來趨勢。她強調過濾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顆粒和微生物,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而過濾技術包括靜態過濾和動態過濾,適用於不同的製程需求。
過濾材料的選擇方面,親水性材料如聚醚碸(PES)、醋酸纖維 (CA) 、聚偏二氟乙烯(PVDF), 玻璃纖維、聚丙烯纖維(Polypropylene)等,適用於水性介質的過濾;疏水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則適用於有機溶劑和非水性介質的過濾。Ivy 介紹不同過濾元件的結構,包括深層過濾器和膜過濾器,並詳細說明了過濾器尺寸的計算方法,以確保在過濾過程中避免頻繁更換過濾器,維持無菌性和產品回收率。
另外, 她也提到在未來的趨勢上,因應 ECHA(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所發表的 PFAS(Per- and Poly Fluoro-Alkyl Substances)限制草案(Restriction proposal),未來將會開始禁用有含氟化物的用品,因氟化物難以被環境或人體降解,對於環境及人類健康有很大的威脅性。
規範屬於逐步限制與替代,最先開始被規範的物品為有替代方案的民生用品,而在12年內, 會逐步的禁用所有含氟化物之用品,在生物製藥領域中,將受到影響的材料為PTFE 及PVDF等材質。
歐盟 GMP 指南 Annex 1 的法規框架,將 QRM、PQS 與 CCS 概念密切結合
Magnus 介紹歐盟 GMP 指南 Annex 1 的最新版本,強調其與 ICH Q9 和 ICH Q10 之間的緊密聯繫。新版 Annex 1 強調品質風險管理(Quality Risk Management,QRM)和製藥品質系統(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PQS)的重要性,並將污染控制策略(Contamination Control Strategy,CCS)與 PQS 密切結合。
Magnus指出,新版 Annex 1 對無菌製造的要求更加詳細,頁數從 2008 年的 15 頁增加到 2023 年的 58 頁,提供更多的解釋性詞彙和細節。新版指南強調熱滅菌作為首選滅菌方法,而無菌過濾為不耐熱樣品之替代方案,使用 0.22 µm 孔徑之濾膜,已被證實可有效的去除細菌並達到無菌狀態。
過濾器完整性測試的基本原理和法規視角

Rz Lin 介紹過濾完整性測試的基本原理,強調不同測試方法的應用,包括氣泡點測試(Bubble Point Test)、擴散測試(Diffusion Test)和針對疏水性膜的水侵入測試(Water Intrusion Test,WIT)。這些測試方法有助於確保過濾器的品質和無菌性,避免對患者產生健康風險。
Magnus 隨後深入探討過濾完整性測試的法規視角,指出雖然沒有特定的法規偏好,但擴散測試通常被認為更靈敏,而在美國則普遍使用起泡點測試。他還詳細說明無菌過濾的不同模式,包括單濾器過濾、冗餘雙濾器過濾和串聯雙濾器過濾,以及使用前滅菌後完整性測試(Pre-Use Post Sterilization Integrity Testing,PUPSIT)的背景、法規要求及例外情況。
單次使用系統(SUS)的完整性測試

Thomas Yu 提供關於單次使用系統(SUS)完整性的背後科學定義與測試內容的深入介紹,強調 SUS 的設計應確保無菌性,並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測試。他指出,使用前的視檢與穩壓測試是有效的緩解措施,但目前法規面上並沒有明確要求哪個製成階段須執行那些措施,主要還是仰賴於使用端針對製程進行風險評估已制定相對的汙染控制策略 (CCS),同時也須考慮到何種方法適合使用中的SUS設計。SUS 的風險包括物料本身品質不良或不當操作以造成孔洞和漏洩,這些風險需要作為 CCS 的一部分進行緩解。
Thomas 還介紹不同的測試技術,如使用前的穩壓測試和出廠前的氦氣檢漏測試,以確保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穩健性和完整性。但也同時強調,使用前的視檢以及完善且確實的教育訓練是必須的以避免在製程中使用到品質不佳的物料或是因為不當的操作而導致破袋的風險。
提取物與滲出物(E&L)風險管理
提取物與滲出物(Extractables and Leachables,E&L)是製藥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風險之一。提取物是從藥品接觸材料中在最壞條件下提取的化合物,而滲出物則是在實際使用條件下從接觸材料中滲出的化合物。這兩者均可能對產品品質和患者安全產生影響。
Stering 介紹 E&L 的風險評估和驗證過程,強調了解提取物配置文件和進行滲出物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高風險組件需要基於滲出物配置文件進行安全評估,並要求提供模擬研究的科學依據。
結語
會議最後,專家們討論法規框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EU GMP Annex 1 強調污染控制策略(CCS)和 SUS 完整性的要求。所有製藥廠商和供應商都需遵循這些指南,確保產品的無菌性和安全性。
「品質風險管理(QRM)」是這些法規的核心,要求藥廠在製造過程中實施全面的風險評估和控制措施。這包括選擇合適的過濾材料、進行全面的資格認定和驗證,以及實施嚴格的監控和測試程序。在「供應商資格認定」方面,藥廠需確保其供應商符合相關法規要求,並提供詳細的驗證和測試數據。這包括驗證指南、提取物指南、驗證報告及品質保證文件(如放行證書與保證書等)。
本次會議強調單次使用系統(SUS)和過濾器驗證在生物製藥領域中的重要性。通過深入了解相關法規指導和風險管理策略,藥廠可以確保其產品品質和安全性,滿足市場需求並符合法規要求。 會議結束後,參與者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並期待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所學知識,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本次會議不僅促進了專業知識的交流,還為生物製藥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台灣莎多利斯、生技中心合辦 ADC 研討會,專家齊聚研討加速研發策略©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