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起跑接軌資本市場:創櫃板 Plus 鋪中小企業成長漸進平台

0

在台灣這片充滿創新潛力的土地上,中小企業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面對多變的國際市場與資本競爭,企業要從起步走向壯大,資金與制度的支持從未如此重要。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Taipei Exchange)早在 2014 年即推出「創櫃板(Go Incubation Board for Startup and Acceleration Firms,簡稱 GISA)」,作為輔導新創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前哨站。2025年,這項制度進化為「創櫃板 Plus」,成為企業接軌資本市場的關鍵升級。

創櫃板 Plus 是為了回應政府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計畫的政策目標,特別針對創新創業、新創公司、青年創業團隊等市場需求量身打造的多層次制度平台(TPEx Multi-Tiered Equity Markets)。它以「輔導」為核心、「分階段」為架構,建構出一條從創業啟動、企業治理、資金媒合到資本市場接軌的完整生態鏈,讓企業從創業初期就能有計畫、有資源、有制度地成長,實現從「隱形冠軍」邁向「明日之星」的蛻變。

彈性導入 × 分級輔導:創櫃板 Plus 的四大流程與制度亮點

多層次制度平台(TPEx Multi-Tiered Equity Markets)(來源:櫃買中心)

🔹 第一階段:申請輔導,讓企業跨出第一步

申請創櫃板 Plus 的企業需符合兩項納入輔導條件:其一為通過「創新創意評估」,係具有創新創意意見書年營收達 5,000 萬,其二必須通過「公司誠信綜合評估」。這一制度設計,讓新創企業與具有市場規模的中小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身的切入點。

此外,創櫃板 Plus 強調友善申請程序,透過擴大推薦單位來源(如中小企業處、產業園區、地方政府機構、工研院等),降低門檻、簡化行政流程,提升制度的親和力。

🔹 第二階段:受輔導公司,自選啟動時間

企業在申請後進入受輔導階段,可於兩年內的任一時間點自選啟動會計師輔導,建立基本內控制度與會計制度。這項制度極具彈性,讓企業可根據自身內部條件或成長節奏安排進度,降低外部壓力。

在輔導期間,企業將接受分級課程,課程內容依據企業規模、成長階段進行分類,包括:經營管理、行銷策略、法遵實務、財務治理、資本市場規劃等,協助企業從內部體質到外部結構全方位升級。

🔹 第三階段:登錄創櫃,取得股票代號

完成輔導後的企業,若在兩年內達成以下條件,即可正式登錄創櫃板成為「未公開發行公司」並取得股票代號:

  1. 組織型態為股份有限公司
  2. 建立簡易內控與會計處理制度,經櫃買中心實地抽核,符合商業會計法
  3. 具體且合理的現金增資計畫,具合理性與可行性
  4. 最近年度的財務報告經會計師查核簽證

透過登錄創櫃板,企業不僅提升知名度、取得資本市場認證,還能免除公開發行前繁瑣程序,節省時間與成本。

🔹 第四階段:登錄後持續輔導,深化市場接軌力

企業登錄後,仍可持續享有創櫃板 Plus 的專業資源,包括:

  • 持續享有分級輔導課程
  • 參與政府投資媒合活動與宣傳曝光
  • 法律諮詢服務與展覽補助資源
  • 擇優參加「創櫃菁英選拔會」、「創櫃菁英課程」

這些資源協助企業強化財務揭露能力,並鼓勵登錄滿三年後逐步轉型為公開發行公司,實現永續經營與政策導向發展。

多方聯盟 × 整合資源:創櫃板 Plus 打造全方位生態圈

創櫃板 Plus 不只是制度上的升級,更是一場由「創櫃板公司」為核心,串聯「證券商」、「推薦單位」、「輔導會計師」、「創投與 CVC」等多方的資本生態聯盟。

企業可透過與創櫃家族上市公司、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創投)及創投法人媒合,取得策略投資或股權合作機會。同時,推薦單位與證券商也將協助企業評估發展潛力,輔導其完善財務架構與治理制度。

此外,中心更提供包括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申請、專業訓練課程、行銷資源媒合、獎補助與競賽參與等豐富資源,協助企業在不同階段取得適當的支持。

這樣的跨界整合,不僅提升企業營運效率,也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元、健康的企業體質。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