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共擔:楊志新談健保制度的挑戰與改革方向

0

台灣健保制度自 1995 年推行以來,成功地提供全體國民平等的醫療服務,成為全球健康保險體系中的典範。然而,健保長期面臨財務失衡的困境,這一挑戰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越發嚴峻。整體來說,目前醫療單位獲得健保補助約九千億,然而醫療開支卻高達一兆八千億,將近 50% 的比例需要自行承擔,形成巨大的財務壓力。這種超額赤字的現狀不僅使健保制度岌岌可危,也凸顯出台灣民眾在健康投資上的認知需要調整。

健保財務失衡的隱憂

楊志新指出,台灣民眾普遍傾向於購買私人保險產品,卻較少意識到公共健康保險的投資價值。若能引導全民將部分支出轉向支持健保,不僅可有效穩定財務,也能促進全民健康發展。他強調,健保並非政府單方面的負擔,而應是全民共同分擔的責任。對於資源較充裕的高齡者,尤其是 65 歲以上的年齡層,他建議應推動「有錢出錢」的理念,以強化健保的資金基礎。

癌症新藥基金與醫療資源不平衡

除了財務問題,醫療資源分配也是台灣健保制度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在新藥開發與應用方面,癌症新藥基金(Cancer Drug Fund)經常被認為是一個高達百億的固定資金,但楊志新澄清,該基金實際上是以「評估」為基礎,而非固定數字。透過精準分配資源,癌症新藥基金旨在確保患者能夠獲得創新藥物的治療機會,同時兼顧財務可持續性。

然而,醫療領域的資源明顯不及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產業那般豐富。楊志新直言,醫療機構在運作上面臨諸多困境,包括醫護人員薪資成長有限及人力流失問題。醫護人員的外流不僅影響醫療體系的正常運作,也對高齡化社會帶來嚴重衝擊。當醫療資源與需求不平衡時,高齡患者的醫療照護更容易受到影響,進一步加重健保制度的壓力。

改革方向:提高自行負擔比例與鼓勵企業參與

為了穩健推動健保制度改革,楊志新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高民眾的自行負擔比例,與鼓勵企業更加重視健保費用的繳納。這些措施期望平衡健保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距,並建立更具可持續性的財務結構。他指出,公司行號在健保費用上的投入仍然有限(自 110 年 1 月 1 日起費率調整為 5.17%),但若能透過政策引導或提供激勵,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健保繳費,將有效緩解健保赤字壓力。此外,為了減輕醫院的財務負擔,也需考量對醫療機構提供適度的支援與補助,確保其能穩健運營。

楊志新進一步強調,健保制度的核心在於全體社會的共同參與與投入。只有全民共同承擔,才能實現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這不僅需要政策上的創新,也需要民眾觀念的轉變。健保不僅僅是保障健康的後盾,更是一項關乎社會公平與責任的長遠投資。在當前高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台灣健保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緩。如何平衡財務赤字、優化醫療資源分配,以及鼓勵全民與企業的共同參與,將成為未來健保發展的關鍵。唯有透過全社會的協作,才能在健康議題上繼續引領國際並提供高品質的醫療保障。

延伸閱讀:114 年健保總額創新高!政府加碼投資健康台灣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