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肥胖(Obesity)藥物研發面臨嚴重挑戰,市場對減重藥物的信心幾乎消失。許多產品因副作用嚴重、療效有限而被撤市,使得製藥公司對開發新藥望而卻步。然而,這一領域近年來出現重大突破,關鍵在於胰高血糖素樣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體促效劑的成功應用。這類藥物最初是為第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病人開發的,卻意外展現出非常良好的減重效果。
2024 年,基於 GLP-1 的兩款代表性減重藥物——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商品名 Wegovy)與禮來(Eli Lilly)的替爾泊肽(Tirzepatide,商品名 Zepbound)——成為全球銷售最火紅的藥品之一,銷售額預計將在未來數年持續上升。

(橫軸:年份;縱軸:億美元;製表:基因線上)
隨著市場需求激增,各大製藥公司不再滿足於現有產品,紛紛投入巨額資金競逐次世代肥胖療法,希望推出更有效、副作用更低、使用更便捷的新型藥物。2024 年出現一系列關鍵交易,形塑出全球藥企在肥胖療法領域的新氣象。
新一代肥胖藥物發展方向:更便利、更高效、更多標靶
目前,肥胖藥物研發的主要方向可分為三大類:
- 提升用藥便利性:發展口服藥物(Oral Drugs)或長效注射劑(Long-acting Injectables),以減少病人的依從性問題。
- 提升藥效與安全性:探索多重標靶藥物(Multi-target Drugs),以改善減重效果並降低副作用。
- 應用新技術與平台:運用 AI 輔助藥物開發(AI-driven Drug Discovery)與 RNA 干擾技術(RNA-guided Therapies),尋找全新的治療靶點。
1. 口服 GLP-1 藥物崛起,克服病人服藥依從性障礙
GLP-1 類藥物雖然有效,但目前主要以注射劑形式上市,許多病人難以長期接受自我注射治療。開發口服版本的 GLP-1 受體促效劑,成為藥企競爭的重要領域。
2024 年 12 月,美國製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與中國翰森製藥(Hansoh Pharma)達成一項價值高達 20.12 億美元的合作交易,獲得一款新型 GLP-1 口服藥物 HS-10535 的全球獨家開發與商業化權利。
這款藥物目前仍處於臨床前開發階段,但默沙東的佈局顯示,業界對口服 GLP-1 藥物的市場潛力抱持高度期待。翰森製藥將獲得 1.12 億美元的預付款,並可依照開發進展獲得最多 19 億美元 的監管與商業里程碑付款,此外,翰森仍保留在中國市場共同推廣或獨家銷售的選擇權。
這筆交易不僅擴大默沙東在 GLP-1 領域的布局,也顯示製藥產業對口服藥物的高度重視。若 HS-10535 在後續臨床試驗中能夠證實其療效,將有望改變目前以注射為主的減重療法模式,大舉提升病人的使用意願與市場普及率。
2. 超越現有療法!更強效的 GLP-1/GIP 雙重標靶藥物登場
現有的 GLP-1 類藥物雖然已展現出色的減重效果,但研究人員認為可以進一步增強藥效。最新趨勢是開發雙重或多重標靶藥物,例如 GLP-1/GIP 雙重受體促效劑(Dual GLP-1/GIP Receptor Agonists),禮來的替爾泊肽已經成功驗證這點。
2024 年 5 月,中國藥企恆瑞醫藥(Jiangsu Hengrui Pharmaceuticals)以 60.35 億美元的高額交易,將三款 GLP-1 類候選藥物授權給新創公司 Kailera Therapeutics。
Kailera 於 2024 年 10 月獲得 4 億美元 A 輪融資,由 Atlas Venture、Bain Capital 和 RTW 投資,代表公司已經達到正式進入市場的里程碑。其核心產品 KAI-9531(原名 HRS9531)為 GLP-1/GIP 雙重促效劑,2025 年 1 月的一項臨床 2 期試驗顯示,其減重效果與替爾泊肽相當,並已進入臨床 3 期階段。
KAI-9531 若能成功上市,將可能與禮來的 Zepbound 直接競爭,甚至超越目前市場主導者,顯示出多標靶策略已成為次世代肥胖療法的兵家必爭之地。
3. 製藥巨頭尋求小型新創的創新技術,AI 與 RNA 科技進場
在新藥開發的競賽中,製藥巨頭不僅關注 GLP-1/GIP 受體促效劑,也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創新的技術,如 AI 輔助藥物設計與 RNA 干擾技術,以尋找新的減重藥物靶點。
- 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與 AI 平台 Metaphore Biotechnologies 合作
2024 年 5 月,諾和諾德與 Metaphore Biotechnologies 達成 6 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利用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優化 GLP-1 類藥物,開發 長效多標靶減重藥物。這筆交易顯示 AI 技術已深入製藥產業,並可能為肥胖治療帶來新突破。 - 禮來(Eli Lilly)與 Haya Therapeutics 簽署 10 億美元合作協議
2024 年 9 月,禮來與瑞士新創公司 Haya Therapeutics 建立合作關係,運用其 RNA 導引的基因調控技術(RNA-guided Regulatory Genome Platform)尋找肥胖與代謝疾病的全新藥物靶點,有望為肥胖治療帶來更本質翻轉,顯示 RNA 技術也是下一代肥胖療法的重點發展方向。
市場競爭加劇,肥胖藥物的未來趨勢

(橫軸:年份;縱軸:億美元;製表:基因線上)
隨著全球肥胖率上升,市場對於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的減重藥物需求與日俱增。GLP-1 類藥物雖然目前佔據主流地位,但未來將迎來以下發展趨勢:
- 口服 GLP-1 藥物可能顛覆現有市場格局
- 多重標靶藥物將持續提升療效
- AI 與 RNA 科技將帶來新突破
- 市場競爭加劇,更多併購交易將陸續出現
這場肥胖藥物的競賽才剛剛開始,未來數年內,我們有機會見證更多突破性療法問世,為數億名肥胖病人提供更理想瘦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