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 日,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再度震撼全球市場,一紙「對等關稅政策」(Reciprocal Tariff Policy)行政命令正式上路,宣告美國將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 10% 的「基準關稅」(Base Tariff),並針對包含中國、台灣、越南、韓國、日本、歐盟等在內的 60 多個國家,依據對美貿易順差比例,加徵高達 34% 至 49% 的懲罰性「對等關稅」,此舉頓時掀起全球政經市場的全面震盪。
第一章:對等關稅來勢洶洶——全球貿易秩序大地震
川普聲稱,此舉旨在「重塑公平貿易機制」,打擊長年對美存在貿易障礙的經濟體,以逼迫他國放寬對美輸入門檻,促進美國製造業回流、強化供應鏈韌性及提升政府財政收入。然而,市場專家普遍解讀此舉「戰略色彩濃厚,政治算盤精準」,不僅挑戰 WTO 多邊體制,也對全球經濟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特別是台灣,此次竟被美國列入「高對等稅率」名單,課徵稅率高達 32%,遠高於先前市場普遍預期的 20%,僅次於越南(46%)、中國(34%)與泰國(36%)。雖然半導體、藥品與銅、木材等特定商品獲得豁免,但對台灣出口結構影響甚鉅,尤其在資通訊產品(ICT)、伺服器、網通設備等領域恐受重創。
川普團隊對稅率的計算方式也引發不少爭議——其簡化地以「對美貿易順差 ÷ 出口總額」推算為「實質關稅」,再折半計算所謂的「折扣對等關稅率」(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 Rate)。以台灣為例,根據美方數據顯示,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達 739 億美元,出口總額 1,163 億美元,因此川普團隊計算出 64% 的「實質稅率」,進而加徵 32% 的「對等稅率」。
第二章:台灣經濟衝擊解析——成長預測下修,產業洗牌開打
台灣作為美國重要貿易夥伴,對美出口占比已從 2018 年的 11.8% 飆升至 2024 年的 23.4%,更在去年一舉超越中國,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然而,川普這一記「關稅鐵拳」,讓台灣出口產業如臨大敵。
台灣 GDP 下修幅度可達1.5%
根據永豐投顧與國泰投顧等多家機構評估,若考慮到對美出口大幅受限情境下,台灣 2025 年 GDP 增長將從原本預估的 2.5% 下修至 2.0% 以下,甚至可能下探至 1.5%。其中 ICT 產品占對美出口比重高達 61%,尤其伺服器、筆電、網通與電源供應器等組裝業者最受衝擊。
雖然半導體短期仍享有豁免待遇,但考量轉單效應與製造基地仍分布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被課高稅率地區,整體供應鏈仍面臨成本轉嫁與利潤壓縮的壓力。產業界普遍預估,在廠商無法全面轉嫁稅負給終端消費者的情境下,台灣全年出口增長將下修 0.8% 至 1.5% 之間。
上市公司獲利預估大砍 5% 以上
台股企業的成長預期也因川普關稅政策大幅翻修。永豐投顧預估,台灣上市櫃企業 2025 年總體獲利(以台灣 50 指數為代表)將從原先預估成長 15%,下修至 8.9%,EPS 從 1,300 元大幅修正至 1,240 元。若終端需求亦受到價格上漲衝擊,全年甚至恐面臨負成長。
影響尤為嚴重的產業包括:筆電品牌廠(如宏碁 Acer、華碩 ASUS)、網通(智邦 Zyxel、中磊 Sercomm)、顯示器與面板(友達 AUO、群創 Innolux)、電源供應器元件、汽車零組件(如東陽 Tong Yang)等。另一方面,具備美國在地製造或高自動化能力的業者如台積電(TSMC)、帆宣(Foxsemicon)、緯創(Wistron)、鴻海(Foxconn)反而可能受惠供應鏈轉移與補貼政策。
第三章:全球市場回應劇烈——美股大跌、避險資產逆勢升溫
川普的關稅新政公布後,市場反應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美股三大指數盤後重挫,道瓊期貨大跌逾 1,000 點,S&P500 期貨暴跌 3.6%,那斯達克 100(Nasdaq-100)期貨更是崩跌 4.5%。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輝達(NVIDIA)、特斯拉(Tesla)等重磅科技股盤後跌幅介於 6% 至 8%,顯示市場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需求疲軟的恐慌。
通膨再起,聯準會面臨兩難
根據元大投顧與第一金投顧分析,川普新政將導致美國平均關稅從 2024 年的 2.5% 驟升至 13.8% 至 22%,通膨(CPI)將因輸入物價上漲而再度升溫。最新預估指出,CPI 年增率恐回升至 3% 以上,GDP 則將從 2.8% 下滑至 1.7%,失業率同步上升至 4.7%。
面對通膨與衰退交織的壓力(Stagflation),聯準會政策空間大幅限縮。市場預期若經濟數據惡化,最快將於 2025 年 6 月、9 月與 12 月各降息一碼,全年達三碼,試圖穩住市場信心與消費需求。
避險資產躍上風口
隨著市場進入「風險趨避」(Risk-Off)模式,美債、黃金、日圓等避險資產逆勢走強。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已從 4.2% 降至 4.05%,市場資金大舉流入債券市場。黃金價格亦上破 2,100 美元,創下近年新高,而日圓因日本未被課高關稅,且避險需求升溫,也成為資金新寵。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