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BioGroup 串連多元領域 邁向嶄新醫世代

0

2019 BioGroup Symposium 今(20)日於台大公衛學院盛大展開,論壇縱向囊括生技趨勢包含智慧農業、精準健康、生物製藥、次世代食物、產業研究等趨勢,橫向串連各界重磅級講者及生技大廠,積極整合學界及業界促成學用合一新局勢,會議由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院長致詞拉開序幕,他指出,透過高教深耕取得五年精準健康計畫,漸臻突破學術界線而著眼於社會環境和經濟因子,根據地方特色資源發展個人化預防和治療,以朝更高質量的醫療邁進。

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院長

Keynote speech 由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院士與台大農學院盧虎生院長兩位醫療及生農領域翹楚,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梳理台灣醫農發展脈絡、剖析未來趨勢走向,顯示未來整合多元領域發展促進人類健康及環境安全大勢已定。楊泮池院士認為台灣醫療品質及資源躋身全球之冠,並具備多年 ICT 和健保資料庫深厚基礎的先天優勢、兼具堅實的臨床研究能力,例如,獨步全球的半導體技術讓晶片成本大幅下降,有助於次世代基因定序,建立完整的亞洲人種基因資料庫。所謂「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我們可從疾病自然史規劃疾病風險管理、分子診斷、臨床診斷、精準治療等醫療措施,精準醫學的戰線已從疾病層面被拉長至大健康產業的藍海,是為「精準健康」概念。而人才培育更是當務之急,結合民間資源與更富彈性的制度法規減少學用落差。對於人工智慧,楊院士認為,AI 不會完全取代醫師的角色,而能協助精準診斷而避免人為疏失,像是 FDA 逐漸核准許多 AI 診斷工具,例如肺癌的診斷用人工智慧做前置分析減少誤診率。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院士

另一方面,精準農業的發展已蔚為趨勢,盧院長指出,基因體學或許能為農業帶來新的契機,在為人類帶來健康的同時,解決了水資源枯竭、氣候變遷等問題。國際(G7)生物經濟發展重點,是以農業產業化為依歸,利用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新創產業滿足消費者需求,近年,生產鏈智慧化有助於提高生產環境監控效率,不僅能夠給予消費者安全保障、更能保護農民免於暴露於農藥及職業傷害等危險,例如溫室組合式監控和觀測工具的發明,可即時監控害蟲對農產品的威脅及變化速度,達到精準的病蟲害防治效果。盧院長認為,農業永續發展成功的關鍵可歸納於持續性的預算收入、落實跨領域整合的產業應用型智能系統、中小農企業經營的商業獲利模式等面向,並且培育跨領域人才更是責無旁貸。

本日論壇邀請超過 50 個重量級生技產業單位齊聚一堂,盛況空前。更多精彩報導,敬請鎖定基因線上。

台大農學院 盧虎生院長

論壇現場盛況

撰文/ Ella Chen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