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台灣醫療科技展六大癌症治療突破:AI 診斷、細胞免疫療法、精準檢測、標靶治療、放射治療與創新療法

0

12 月 5 日至 8 日的「2024 台灣醫療科技展」圓滿落幕,會中展出六大面向的突破性癌症治療技術,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癌症長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這些技術正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守護神。本次展會涵蓋 AI 診斷技術、細胞與免疫療法、精準檢測、標靶治療、放射治療及其他創新療法,全面展現癌症治療的最新科技與未來趨勢。

AI 技術引領癌症診斷革命

癌症的早期發現和精準診斷對於成功治療至關重要,而 AI 技術正在成為醫師手中的關鍵工具。台北榮總開發的「AI 輔助判讀肺癌淋巴結轉移 」大幅提升檢測微小病灶轉移的靈敏度,幫助醫師更精準地診斷。此外,他們建立的「肝癌 CT 影像 AI 辨識」、「肝癌腫瘤型態 AI 辨識」以及「術後復發和存活預測」等技術,均成為肝癌治療的重要輔助工具,進一步提高治療成功率。

細胞與免疫療法:突破癌症治療重圍

細胞與免疫治療為癌症治療帶來多樣化新選擇。台中榮總展示「TCR-T 免疫療法」和「CAR-T 細胞治療」,有效治療晚期實體腫瘤和濾泡型淋巴瘤。亞東醫院研發的「EBV專一毒殺型 T 細胞」則可有效打擊鼻咽癌。長庚醫院則推出「自體樹突狀細胞免疫治療」,專門制定個人化癌症疫苗,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提供更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精準檢測:個人化醫療的基石

精準檢測是個人化醫療的基礎,透過基因和生物標誌的檢測,協助醫師制定治療計劃。馬偕醫院的「安可待乳癌腫瘤基因檢測」幫助醫師更精準地評估化療的有效性,中山附醫推出的「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是一種非侵入式檢測,能預測患者五年內的肺癌復發風險。台北附醫也針對「癌症用藥基因檢測」舉辦講座,讓更多患者和醫療專業人員了解基因技術在治療中的應用。

標靶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標靶治療引領癌症治療進入個人化和精準化的新時代。中國附醫展示「奈米三特異性 T 細胞銜接抗體(SOA101)」與「HLA-G 標靶性外泌體(SOB100)」,這些藥物是全球首個標靶雙免疫檢查點的藥物,並具有標靶腫瘤免疫檢查點的載體。成大醫院展示的新型奈米藥物只需原本劑量的十分之一便可有效治療肺癌,這不僅減少副作用,也顯著提升治療的安全性。

放射治療:提高精準度與安全性

放射治療在精進的過程中,持續追求更高的精準度和安全性。國軍醫療體系的「SRT100TM 森瑟斯表面放射治療系統」針對皮膚癌,顯著減少傳統放療帶來的全身性傷害。陽明交大醫院則展示了「VaserHD 直線加速器」,結合三大核心技術,更精準地瞄準腫瘤,減少對健康組織的影響,降低患者的治療負擔。

創新療法:癌症治療新方向

除了標準的治療方法外,創新療法也推動癌症治療的多樣性發展。台北慈濟醫院的「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使早期癌症病灶能夠被精確去除,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害。奇美醫院則推出「精準檢測全癌全方位」,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營養補充計畫,以支持身體康復,強調治療過程中恢復基礎健康的重要性。

台灣醫療科技的抗癌新希望

2024 台灣醫療科技展的六大突破性癌症治療技術,代表著未來癌症治療的新方向。從 AI 診斷到細胞與免疫療法,從精準檢測到標靶治療,再到放射治療與創新療法,這些技術不僅提高癌症的治療效果,也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台灣在這些尖端技術上的突破,不僅為本地患者帶來新希望,也是全球癌症治療的參考典範。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癌症治療的未來將變得更加光明,患者的存活機率和生活品質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延伸閱讀:第四屆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臺灣引領亞太,共創國際合作新模式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